專家剖析:都市“時尚病”

???????? 曾經人們在網上大談特談“六”(60年代)、“七”(70年代)、“八”(80年代)三代人的不同,他們說,咱60年代人目前是社會的主流階層,他們身居高位手掌大權出入雅舍光彩奪目;80年代人呢?他們是時尚寵兒。 擁有好多新鮮的名字,如“新新人類”、“月光族”、“草莓族”、“E時代青年”、“朋克族”……而最痛苦的要算70年代人了,他們是一群尷尬的族群,前不著“村”(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后不挨“店”(80年代后的時尚貴族),處于尷尬、憂傷、落寞的境地。
聽完這話,竟令我這個75年攔腰出世的人,陡覺心中有一些失落和憂傷的感覺。我算什么呢?我對時代的影響究竟在哪里?
我曾經在北京的地鐵站里看到一個大約18歲的時尚美眉,裝束絕對大膽奔放,鼻梁上竟穿了三個洞,墜著晶亮亮的飾物,耳朵上、嘴唇上也沒閑著,分別鑲著精致的尤物。說實話,那一刻,我感覺到的并非痛并快樂著的景致,而是隱隱的擔心她的健康會否受影響,會否有細菌感染。
可以不夸張的說,被時尚元素打造的“新新人類”,正躺在時代的溫床上群體吸食“白粉”——不是毒品的“白粉”——虛空心理、盲從行為的“白粉”。如同在60年代的美國社會,那時,處于經濟社會的轉型期,在“自我實現”思潮的沖擊下,誕生了“嘻皮一族”,他們標榜“自我主義”,他們頻頻的吸食毒品、濫交,人與人之間冷漠疏遠。也許,這是“中國造”的“新嘻皮主義族群”。因為他們手中擁有了網絡這一更銳利的武器。
追求時尚的人們要塑造一個全新的“自我”或“真我”,以為戴上貴重的飾品、穿上名牌的服裝、染上金色的頭發(fā)、紋上愛侶的名字、打上多個孔眼、整上個人造胸或眼或唇,如此等等,就能造出一新的“我”出來。
他們以為,擁有了時尚元素,或成為某一族,會有一種心靈的歸屬感;會明白“我是誰”;會擁有“自我的感覺”。在體驗了“一夜情”或“N夜情”之后,會覺得自我長大成熟了,不再是以前孤單影只的小男孩或小女孩了,已經是“男人”或“女人”了。
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很可惜,現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可愛。在眩目嘈雜的酒吧內,在汗水濕透的當下,在渾濁的空氣里,在擁擠變形的面孔中,我們的心不但沒有片刻的放松和滋潤,而被新的塵垢污染,更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從一個混亂無序到達下一個混亂無序。只有量變,沒有質變。這是時尚的“戰(zhàn)果”。
追求時尚沒錯,追求自我也對,享受新時代很好,但有一個前提,你的追求是否有違健康?是否時尚昏了頭?是否感性過剩而理智不足?是否全面提升而非局部夸張?是否由內而外豐富自我?
時尚有兩種,一種是外在的行為模仿,一種是內在的積淀自我。前者是簡單的爾儂我儂、鸚鵡學舌、人云我云。像一團浮云,四處飄散,直至隨風而逝。是膚淺的、表面的、感性的、幼稚的、虛假的,也是麻木的虛無。后者的自我積淀,乍一看,很老土,明智而清醒,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不會因為某個“明星”或某個“潮流”而更替自己的喜好、習慣。更重要的是,他們會做科學的自我規(guī)劃,了解自己的心,不斷的學習成長,以智慧的行動彰顯自我的價值。因而,他們是深刻的、成熟的、理性的、真實的,當然享有真正的快樂了。
我想,當一個人真的做到“BE——DO——HAVE”時候,那快樂,那時尚,將是一輩子的享受。
官方網站:心理健康 ◆ http://www.xmxlzj.com
專家微博:心理資訊 ◆ http://weibo.com/fjxlzx/
企業(yè)微博:心靈雞湯 ◆ http://e.weibo.com/xmxljg
心靈博客:心理辭典 ◆ http://blog.sina.com.cn/xmxlys
騰訊空間:心靈秘鑰◆? http://user.qzone.qq.com/344217082/
?
?
廈門心理咨詢(廈門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暨瀟贏身心靈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