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貧窮”傳染給孩子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經(jīng)濟行為上也如是。父母有時候不經(jīng)意、看似“經(jīng)濟”合理的舉動卻會給孩子留下“創(chuàng)傷”,這種“創(chuàng)傷”可能會伴隨 孩子一生,乖順的孩子長大后可能會沿襲父母的行為模式,“叛逆”的孩子則以完全相反的方式“報復”父母。一些“窮病”不是美德,父母不要傳給孩子。來看看 下面兩則故事。
不要把你的”窮病”傳染給孩子不要把你的”窮病”傳染給孩子
一、撈魚
一個四歲的男孩在公園里撈魚,一小時50元,爸爸陪在孩子身邊,媽媽在專心致志地玩手機。父母的打扮都很時尚,從背的包包、戴的手表,手里甩的車鑰匙串也能看出來收入不太低。
“誒誒,你好好撈,衣服袖子都濕了?!笔菋寢?。
“你過來,這邊魚多,快撈?!笔前职帧?/p>
爸爸撈了幾網(wǎng)以后,池里的魚基本沒有了,他心滿意足的坐回去,得意地告訴兒子說“你要這樣撈”。男孩則一臉寥落地接過小網(wǎng)。爸爸繼續(xù)甩著鑰匙串,媽媽繼續(xù)盯著自己的玫瑰金玩游戲,但是嘮叨依然在繼續(xù)。過一會,那邊的小男孩突然扔下小網(wǎng),說不玩了,要回家。他爸爸瞟了他一眼,立馬嚴肅地對自己的兒子說:
“不行,錢都交了,要玩夠半個小時。不然錢就白花了,不能浪費!我告訴你,你今天如果不好好玩,以后就一次都別來玩了?!毙∧泻⒙牶?,沉默一陣,小聲說:“我衣服濕了,冷?!薄袄湟膊恍?,誰讓你不穿好罩衣。繼續(xù)撈!” 爸爸嚴厲地告誡。
小男孩拿起小網(wǎng)子,蹲下慢慢地撈著。
為了不浪費,他們寧愿自己的孩子凍著,也要壓迫著他足額消費完這花了錢的時間。成年人的世界里,有太多的計算,功利地計較一件事情值還是不值,要計算每一分鐘的性價比,每一個人的可利用率。但對于孩子,他們心中的最高性價比,就是開心。
二、“不穿舊衣服”
80后小麗生長在一個大家庭,堂哥堂姐就有八九個,她是最小的那一個,那些哥哥姐姐的舊玩具、舊衣服都會轉移給小麗。小麗媽媽也就不再給她買新衣服,用媽媽的話來講“從這些衣服里挑挑,就夠穿的了。”但對一個愛美的女孩子來講,那些舊衣服根本就不可能滿足小麗愛美的心??梢宰约褐渖钯M以后,小麗就開始喪心病狂地攢下每一分錢去買新衣服。工作后更是如此,最大的樂趣便是買衣服,總也買不夠似的。買買買的時候,小麗特別的開心,特別的幸福,但把衣服拎回家以后,心里便又被內(nèi)疚感填滿,后悔自己買了那么多衣服,覺得該把錢用在其他地方。每次都這樣的重復、糾結,從沒有過酣暢淋漓、心滿意足的購物體驗,多買、錯買的情況倒不少。直到有一天,小麗意識到,這根本就是童年時媽媽的心理模式。長大的小麗把媽媽“有舊衣服穿著湊合就得了,要把錢花在其他地方”的心理模式繼承到自己身上來了,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童年里的媽媽”。
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原生家庭的行為模式、思維習慣對子女的影響根深蒂固,大多數(shù)我們喜愛或討厭的自己身上的某種行為,都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影子。不要用你所謂的節(jié)儉束縛住他的一切可能,從小被金錢束縛的孩子長大后只會成為和我們一樣有“窮病”的精神屌絲。記住錢永遠是為人服務的,而人的終極奮斗目標是開心幸福。
但并非是說,一定要給孩子奢華的生活才能避免上述現(xiàn)象的繁盛?!案F養(yǎng)”還是“富養(yǎng)”是很多中國父母非常糾結的問題:“窮養(yǎng)”,可能會造成孩子內(nèi)心的匱乏感;“富養(yǎng)”,則可能會寵壞孩子。一位猶太裔父親、紐約時報個人理財欄目專欄作家在新書中闡述這樣一個觀點:孩子會不會被寵壞,與窮養(yǎng)還是富養(yǎng)無關,其根本在于孩子是否樹立健康的金錢觀;這跟錢的多少也無關,而關乎錢背后的價值觀和品格;最重要的是,將孩子與錢隔離,會讓孩子失去學習健康的金錢觀的機會。
9招讓孩子學會自己掌控金錢
1、和孩子聊聊有關錢的事兒
2、讓零用錢變成“練習錢”
3、給一套“系統(tǒng)”,讓孩子管理自己的零用錢
4、讓孩子自己做購買決策
5、教孩子學會分辨“Want想要”和“Need需要”
6、教孩子評估這錢花得值不值
7、放手讓孩子去打工
8、讓孩子參與家庭的慈善行動9、帶孩子練習感恩。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關注心理健康(團體輔導)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網(wǎng):?http://99yu99.com.cn
企業(yè)微博網(wǎng):?http://e.weibo.com/xmxljg
企業(yè)博客網(wǎng):?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機構地址:廈門思明區(qū)嘉禾路337號中關委大廈1108室
溫馨提醒:為了保護當事人隱私,本版案例細節(jié)均經(jīng)過處理,請不要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