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可以推薦的童書(上)

136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有哪些可以推薦的童書(上)

 

一個最近被細分為“美育童書”的門類越來越得到媽媽們的追捧,其實所謂的美育童書最重要的還是孩子喜不喜歡,或者給他的時機是否合適。你和孩子是否有愉悅的經歷是選擇和考量的核心。好些媽媽問到如何選擇這類的童書,和天南地北海內外做藝術和美育的朋友專就這個話題聊了聊,提煉出三個選擇美育童書的原則,給你參考。希望大家了解之后可以舉一反三,有雙火眼金睛來好好鑒別各色“美育童書”。

 

關于藝術

 

孩子看的不是作品,是故事,知道一幅畫的名稱沒有那么重要,和孩子的生命產生連接,他才會產生興趣。孩子看的不是作品,膜拜的不是大師,吸引他的永遠是傳奇、是故事。其實成年人的學習又何嘗不是如此,做藝術普及的人越來越多,故事講好了,藝術也多少知道了,比如很受歡迎的藝術普及內容“意公子”。我們這里講的真真不是以研究和學術的角度,而是作為一個普通人,可以從更為舒適的角度去親近從自己的生命體驗的角度去理解。有很多童書創(chuàng)作者嘗試著把藝術家和作品通過故事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孩子,比如這一套《藝術啟蒙故事繪本》,里面講了德加、梵高、畢加索、馬蒂斯、達芬奇、莫奈、塞尚七位藝術家和小朋友之間的故事,很有代入感。作為引薦介紹藝術家的小書還是挺有意思的,日后再看到這些藝術家,他們會通過故事更形象地想到,“就是那個被誤以為是園丁的白胡子老爺爺”來自《莫奈的魔幻花園》,或者那個“住著黃色房子的怪蜀黍”《梵高和向日葵》……這套書我覺得不太如意的地方就是每個藝術家的性格都描寫的那么完美,梵高的割耳朵當然是完全不會提及的,其實這才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哇。雖說是講故事,還是不要捏造太多才好。不要神化“微型畫冊”。

 

 

引導孩子真正“看到”

 

最近一些微型畫冊類的美育童書還挺受追捧的,號稱某國人手一本。我一直覺得這種“微型畫冊”根本不應該算做童書。微型畫冊其實比較迎合了父母的需求,比如對于知識的傳遞,那么出名的畫總要知道叫個啥,是哪個藝術家畫的吧?有個媽媽帶幾個孩子玩耍,用一些印制了名畫的閃卡教孩子記憶每幅畫的名字、作者的名字。曾經,中國藝術家藝術學子們對世界藝術的了解就來自于畫冊,各種受到印刷工藝無法還原真實色彩,無法印出作品真正的層次和肌理,看不出真實尺寸而產生錯覺。有個著名藝術家出國之后在美術館看到作品有特別強的不適感,“看了那么多年的畫冊竟然都看錯了,蒙娜麗莎竟然這么‘渺小’”??墒钦淮乃囆g家就是這么成長和學習的。作為非專業(yè)背景的我們似乎面對藝術更是無從下手,這時就需要能換換新鮮角度幫你打開腦洞的書。對于孩子而言,有意思,和他自己的生活有關聯(lián),他才可能真正地“看見”并引發(fā)思考和互動。touchbox的麥格老師推薦了這套LOOK!打開之后孩子們立馬就在家自娛自樂起來。比如這個封面就立刻吸引了他們的注意:他們興奮地指給我看,問我是不是能看出兩幅畫面,還試著從第三個第四個角度去尋找隱藏其中的畫面。要知道在書中的引導也大概是這么介紹的,孩子還沒看文字內容就已經get到了!這套書選擇的每一幅作品都“暗藏玄機”,畫面本身就深含魔力!要讓好動的孩子對自己不理解的文化作出深刻的解析很難,可是從他們能夠理解的自己也有的體驗入手,比如關于生氣這個情緒,書中也提出了很多小游戲來配合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是的,哪怕只是關于情緒的表情表達)。比如“如果臉和身體都不動,你可以只用眼睛表達出感覺么?”這個游戲的版本就是弟弟表演之后,哥哥猜“憤怒?”弟弟很無奈“明明是賣萌!”


?相關文章

時間 : 2020-10-12
標簽 : ,,,,,,,,,,,,,,,,,,,,,,,,,,,,,,,,,,
分類 : E 親子家庭教育
評論 : 0條

= 15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