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系的隱形殺手(上)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人際關系的隱形殺手(上)
很多人際關系是失衡的,一方明顯處于強勢,一方明顯處于弱勢。并且,強勢的一方攻擊性很強,同時又不允許弱勢的一方表達ta的感受。然而,任何人一旦被攻擊,一定會感到憤怒,并想還擊。一個關系不管多么失衡,這一點也不例外。但在嚴重失衡的關系中,弱勢一方不敢表達憤怒,更不敢還擊,他們的意識和潛意識甚至還會發(fā)生嚴重的分裂,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的憤怒。但是,憤怒一旦產生,就一定會尋找宣泄的出口的。弱勢一方根本不能直接表達憤怒,那么,他們絕對不敢違背強勢一方的要求,絕對不敢挑戰(zhàn)強勢一方的意志,在強勢方的強大攻擊下,他們唯唯諾諾,乖得不得了。然而,他們會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情況:很簡單的事情,他們做砸了;很容易兌現的承諾,他們卻不守信;遲到……總之,他們常犯一些莫名其妙的錯誤,令強勢一方暴跳如雷。當暴跳如雷時,強勢一方看上去仿佛是遭到了嚴重侵犯似的。這也正是弱勢一方的還擊,也是弱勢一方潛意識深處的渴望。他們沒有表達出強有力的憤怒,甚至沒有表現出一點憤怒,但他們通過犯一些莫名其妙的錯誤的方式最終達到效果,卻和直接用憤怒攻擊強勢方沒什么兩樣。
被動攻擊:弱勢方的憤怒
這種心理防御機制,叫做被動攻擊,常被比喻為“隱形攻擊”。隱形攻擊常出沒的地方,是家庭。因為,父母和孩子的關系,以及丈夫與妻子的關系,最容易失去平衡,而父母也最容易一方面以愛的名義攻擊孩子,同時又絕對限制孩子的還擊。然而,不管攻擊時借用的名義多么偉大,被攻擊的孩子都有憤怒產生,他們都得找到宣泄憤怒和還擊的方式。其實,不管關系多么親近多么特殊,當你對另一個人表現出相當強烈的攻擊性時,對方在第一時間產生的一樣是憤怒。許多人長大后認同了父母粗暴的教育方式,為父母辯護說:“他們這樣做是為了我好?!比欢?,假若你請他們做一個簡單的工作——描述一次一個被暴打的經歷,他們會驚訝地發(fā)現,自己心中仍存著強烈的憤怒。從這一點而言,民主的家庭營造的氛圍,就遠好于專制的家庭。并非說,民主的家庭沒有攻擊與被攻擊。
其實,任何家庭都和社會一樣,家庭成員很容易會侵犯彼此的空間,而憤怒也由此產生,這一點是不可避免的。區(qū)別不在于有沒有攻擊與被攻擊,而在于攻擊產生以后。在民主家庭,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是比較均衡的,沒有明顯的強勢方,也沒有明顯的弱勢方。這樣一來,憤怒一旦產生,他們就可以進行表達,并且,因為他們可進行很好的溝通,這種表達輕易不會發(fā)展到摧毀性的地步。由此,因為心中沒有郁積憤怒,這樣的家庭也就不會有多少“隱形攻擊”。家庭中如此,社會中也如此。所以,一個民主氛圍重的公司,人們相對比較積極主動。相反,一個專制的公司,人們勢必會發(fā)展出許多被動攻擊的方式,于是大家經常會犯一些莫名其妙的低級錯誤,譬如懶散、遺忘、拖沓與失約……這些所謂的馬虎大意其實常常就是被動攻擊。盡管專制的父母、配偶或老板常壓制對方表達情緒。然而,他們自己常會被激怒,因為他們發(fā)現,“無能”的孩子、配偶或下屬常犯一些不該犯的錯誤,這些錯誤讓他們暴跳如雷。其實,這正是對方潛意識深處的渴望,“我不能直接攻擊你,但我有辦法令你惱怒,這和直接攻擊你也沒什么兩樣?!鄙踔?,被動攻擊造成的傷害反而更大。被動攻擊非常普遍,并不是只有嚴重失衡的關系才會產生被動攻擊,實際上一般失衡的關系一樣也會如此。在一般的親密關系中,被動攻擊也是常見的調節(jié)機制。
瑞士女心理學家維雷娜卡斯特在她的著作《怒氣與攻擊》中描繪說:(關系的)一方占有優(yōu)勢而另一方處于劣勢,優(yōu)勢的一方對劣勢的一方心存顧忌,從而不得不作出某種程度的妥協(xié),而劣勢的一方對優(yōu)勢的一方則感到某種畏懼,必須表現出反抗才能使對方作出讓步……(雙方)進而形成一種脆弱的平衡。一旦這種平衡被打破,雙方便會發(fā)生沖突。此時,若強勢的一方采取攻擊行動,弱勢一方大多會以被動攻擊,如沉默不語、躲避、哭泣、離家出走等等,來進行自衛(wèi)。這時,強勢的一方將感到自己被忽視、被冷落、被蔑視而生氣。與此同時,他也會為自己的攻擊行動所帶來的后果感到懊悔,從而采取某種彌補措施,并作出讓步,使雙方達成一定程度的妥協(xié)。因此,在配偶關系中,被動攻擊有時會起到調節(jié)機制的作用。
被動攻擊典型案例
你和某個人在一起,他不斷地打哈欠。你問他,是否累了或病了。他回答說不是,他很好。這時,你再看到他打哈欠,會有什么感覺?你會想:“和我在一起,你覺得是這么乏味和無聊嗎?”于是,你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可是,對方看上去會很真誠地對你說,他喜歡和你在一起。然而,他還是不斷打哈欠。他哪個信息是真誠的?你無從判定,也無法還擊。繼續(xù)和他在一起,你不情愿,但離開他,好像你又有內疚感。
你的同事很健忘,他總是耽誤重要的事情。你請他起草一份重要的文件,他向你保證沒問題。然而,第二天你向他索要文件時,他卻說:“實在對不起,我把這件事完全忘了!我現在馬上去辦?!彼瓷先ナ钦嬲\的,他現在滿懷歉意地去補辦,但是,你的事情還是被耽擱了。重要的是,他一再這樣做。
3、一個14歲的女孩,有一個小她6歲的弟弟。自從弟弟出生后,父母原本對她的愛幾乎全部轉移到弟弟身上了,對她非常忽略。
她渴望父母的愛,但她不敢表達,因為父母對她很不耐煩。因此,她心中很不高興,但她不敢表達對父母的怨氣,因為她擔心一旦表達了,可能連目前的愛都得不到了。于是,她爭著做家務,爭著照顧她無比嫉妒的弟弟。然而,她總是犯一些大大小小的錯誤。洗衣服時,她不是把各色衣服混到一起令它們相互染色,就是忘了晾衣服。做飯時,常把飯菜燒糊,還很容易摔碎碗碟。照顧弟弟時,她刻意對弟弟好,弟弟就是不愿意和她在一起。總之,她非常盡力地去做各種事情,但好像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其實,她的這一切“無心之失”都可能是被動攻擊。
心理咨詢預約:0592—5515516
心理健康官網:http://99yu99.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