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不再繼承”父母房產?

33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子女“不再繼承”父母房產?

 

對于子女繼承父母房產的事情,光明網曾發(fā)布了一篇名為《獨生子女無法繼承父母房產?“繼承權”新規(guī)來了!》的文章,回應了大家都關注的“子女繼承父母房產的問題”。文中,光明網還列舉了幾種子女無法繼承父母房產的案例。

 

那么是不是真的子女無法繼承父母房產呢?光明網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今天,咱們繼續(xù)來說說這個話題,可能和大家想象中的“無法繼承”概念不一樣。一般而言,父母的房產都是由子女繼承,父母辛苦一輩子積攢下來的房產財富,總不能最后都被外人拿走了,這也不太現(xiàn)實。但也有特殊情形,特別是在法定遺囑制度之下,父母完全可以通過訂立遺囑的方式處置自己的房產。舉個例子:老王年紀40歲了,膝下2個兒子3個女兒,可以說是子孫滿堂,但是這5個孩子都不孝順,平時也不來照顧自己,自從老伴走后,老王就與保姆大紅相依為命。可以說,老王與小保姆的感情勝過與5個孩子們的感情。80歲的時候,老王久病自知時日無多,自己手上只有2套奮斗了大半輩子買下的房產,總價值400多萬元,保姆大紅沒有孩子,無依無靠,于是老王心生憐憫,就立下遺囑把自己的所有財富400萬元房產和30萬元存款全部交給保姆大紅繼承。這個時候,老王的2個兒子和3個女兒不同意了,認為自己才是老王的法定第一繼承人,為啥保姆這個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人能繼承自己父親的房產?于是訴諸公堂。經過長時間拉鋸戰(zhàn)的訴訟處理,最后法院給出結論,老王的這個遺囑屬于依法公證遺囑,并且在確定遺囑的時候頭腦非常清醒,所以屬于合法有效的遺囑,故而大紅可以根據(jù)遺囑繼承老王的所有家產,老王的子女們分文未得。這就告訴我們一個事情:雖然第一繼承人和第二繼承人等都是法定繼承人,有權依法繼承父母房產,但是房產和其它資產是父母的個人財產,父母在具備獨立民事能力的時候,是可以通過遺囑或者其他方式處置自己財產的,如果兒女們不孝順、不盡孝道,老王也可以把自己的資產分配一些給照顧自己的人,這是人情償還。

 

網上還有一個經典案例:美國的一位老人,在年邁之后,是一條土狗陪伴著孤獨的自己,所以老人在去世之前,立下遺囑,資產不遺留給子女們,而是把自己名下的5000萬資產和1套價值2000萬別墅都繼承給自己的這條土狗。還提前聘請了3名保姆照顧這條土狗的日常吃喝拉撒。很奇怪嗎?在遺囑制度下,父母完全可以這么做的。子女繼承父母房產“新規(guī)有變”?2021年起,新規(guī)下不用再爭了。新的《民F典》已經開始施行,在這其中就有對子女繼承父母房產和父母如何立遺囑給出了許多新的約束條件,新規(guī)來了,2021年起,父母房子這樣處置,一起來了解下:

 

1、增加了寬恕期。寬恕期顧名思義就是指立遺囑可以有反悔的機會,第一次立遺囑的時候可能沒有想好,或者訂立完遺囑之后,感覺不對勁、出錯了,所以想要重新修改或者重新定一次,寬恕期就給了老人們立遺囑這樣一次新的機會。

 

2、增加了繼承人范圍。法定繼承人有配偶、父母、子女等人,基本都位列第一繼承人、第二繼承人等范疇,在沒有遺囑的情況下,老人的遺產率先由第一繼承人繼承,然后第二繼承人進行合理分配,最后才是第三繼承人。

 

不過,總有特殊情況,這些法定繼承人都不夠用了。隨著百姓文化水平越來越高,丁克家族、不婚不育家族大批量出現(xiàn),這些人奮斗60年的房產和家庭財產將來留給誰?新的《民法典》增加了繼承人范圍,侄兒、侄女、外甥、外甥女都加入進來。在沒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繼承人情況下,這些人可以依法繼承。舉例:《某電視劇》就有這樣一個有趣的片段,一位來自農村的小伙子進入城市打工,看上了老板年輕漂亮的女兒,老板的女兒也非常中意這位小伙子,但是財富的差距成為橫在愛情之間的一道門檻,老板家里看不上這位窮小伙。有朝一日,律師找到窮小伙,告訴他遠在日本的一位從未聯(lián)系過的舅舅去世了,由于沒有合法繼承人,所以依照次序應該這位窮小伙繼承舅舅財產,一時間身價漲到了6000萬元,最終小伙與老板女兒步入婚姻殿堂。

 

3、確定了“優(yōu)先性”原則。這是新規(guī)和舊規(guī)的一個新區(qū)別,舊規(guī)下,如果有多個遺囑存在,那么最終都是以“公證遺囑”為最大效力和執(zhí)行依據(jù),但是新規(guī)定指出,只要是合法有效的遺囑(不論是公證遺囑、錄像遺囑、紙質遺囑還是其他遺囑形式),都以最新的那一份為執(zhí)行依據(jù)。與此同時,為了防止子女們在父母立遺囑的時候“動手腳”還特定規(guī)定了“見證人”要求,立遺囑的時候需要至少2名見證人在場,起到見證作用,確保這份遺囑訂立的父母自愿性,不能違背父母處理資產的意志??偨Y起來,還在于最關鍵的一條,想要多繼承父母的房產,還是要多多起到贍養(yǎng)父母的義務,畢竟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有付出才有回報,相信父母親也不會虧待每一個對自己好的人,這才是公平的生活法則。

 

鄭重的聲明:本網站中轉載的一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覺侵權,一定在第一時間刪除!衷心感謝原作者!

3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關注心理健康(團體)15305020431

 

廈門心理咨詢-官網:?http://99yu99.com.cn

 

機構地址:廈門市思明區(qū)湖濱北路世紀海灣巴黎樓1901室


?相關文章

時間 : 2021-10-09
標簽 : ,,,,,,,,,,,,,,,,,,,,,,,,,,,,,
分類 : E 親子家庭教育
評論 : 0條

= 6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