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成長的重要階段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陪伴孩子成長的重要階段
邁克爾·杰克遜,那位全球樂壇上最閃耀的明星的人生快樂嗎?
眾所周知,他不快樂!他的種種怪異行為,讓他成為被世人誤解最深的人;他自己也說:“我是人世間最孤獨的人”。
為何會如此?心理學家認為,破碎的人生,可以從破碎的童年中找到答案。
杰克遜的不快樂,對那些渴望培養(yǎng)出天才的父母,有何警示意義?
一、 杰克遜的童年缺失快樂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指出,人的基本需要分5個層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和歸屬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杰克遜的問題是,在他的童年,除了生理需要外,其它各“需要”都沒有得到滿足。
1、他為何想回歸童年?
?。?)杰克遜的古怪行為
一個大男人,喜歡迪斯尼,絨娃娃,并和《小鬼當家》的主演成為好友,后竟因“超人是否能打敗蜘蛛俠”的爭議而翻臉。
有一次他和朋友外出,看到一個小男孩在人行道上玩耍,杰克遜忽然停下車,對同伴說:“我要你去把那小孩的玩具偷來,然后我們開車就跑!”
他將自己的家,打造成“夢幻莊園”,在園中,杰克遜會像猴子一樣爬樹,或者在園子里開卡丁車自娛自樂,或者和被邀請來的孩子們一起玩。
(2)沒有快樂的童年
心理學認為,他所有的古怪行為,都可以從他的童年經(jīng)歷中找到答案。
1993年在“當代傳奇”頒獎禮上,他說:“我根本沒有童年。沒有圣誕節(jié),沒有生日。那不是一個正常的童年,沒有童年應有的快樂!”
他的父親在他5歲時,將他和4個哥哥組成“杰克遜五兄弟”樂團。他的童年,“從早到晚不停地排練、排練,沒完沒了”;在人們盡情娛樂的周末,他四處奔波,直到星期一的凌晨四五點,才可以回家睡覺。
?。?)“怪行”緣于心理補償
杰克遜在《童年》中唱道:“人們認為我做著古怪的表演,只因我總顯出孩子般的一面……我僅僅是在嘗試彌補從未享受過的童年?!?/span>
心理學發(fā)現(xiàn),在缺失中尋求補償,是人的正常心理。人的“基本需要”如果缺失,人必然會產(chǎn)生失落感、缺失感,乃至空虛感,造成生理的不適和心理的苦悶彷徨、焦躁不安。而當這種缺失感、失落感出現(xiàn)時,人必然會采取“補償行為”,以平衡其生理和心理。
馬斯洛“基本需要”中的“自我實現(xiàn)”,指“潛能”的自我實現(xiàn),人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自我實現(xiàn)”都不能缺失。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如果一個人年輕時沒有談過戀愛,到80歲,也會去想談一次戀愛。
人在童年,本能地需要快樂游戲,如果缺了,必需補償,大學生喜歡看漫畫書,小白領喜歡絨娃娃,這些都是對自己“童年快樂缺失”的補償。
杰克遜的“心理補償”,其實并非只是古怪行為,還有“資助眾多的兒童慈善組織”等;他的很多名曲,也并非歌頌愛情,而是“童心”,如他在《We’re the World》中唱道:“我們就是世界,我們就是兒童,我們就是讓明天更光明的人,讓我們開始付出?!?/span>
?。?)“補償”讓他惹上官司
杰克遜在1993年和2003年兩次受到“兒童性侵害”案件的困擾,原因是他有個癖好:跟孩子們同眠。 其實第一次官司后,他已接受教訓,沒有與孩子同床共眠,而是自己睡在同房間地上的睡袋中,但世人的難以理解,仍讓他聲名狼藉,陷入無盡的痛苦中。
為何要與孩子睡在一起,他說:“跟孩子睡在一起。讓我感到安全和放松!”他在《童年》中唱道:“有人說我不正常,很明顯就因為我對簡單自然的愛戀”。也就是說,他的“同床共眠”,仍是“心理補償”,我們?yōu)槭裁淳筒荒苋缢哪菢樱骸暗垖ξ覍捜菀稽c”?
2、他為何生活不幸福?
他渾身上下充滿著神秘的力量:他挑動手指,可以瘋狂一個人群;他一轉(zhuǎn)身,可以瘋狂一座城市;他的音樂節(jié)奏,能帶動全世界的脈搏!
(1)畏懼成人社會
這位舞臺的王者,生活幸福嗎?杰克遜說:“我從來沒有真正幸福過,只有演出時,才有一種接近滿足的感覺?!?/span>
曾任杰克遜舞蹈指導的文斯·帕特森說:“他對人群有一種畏懼感?!?/span>
在家中,杰克遜時常向他崇拜的“戴安娜(人體模特)”傾訴自己的膽怯感,以及應付媒介時的慌恐與無奈。
他為何會如此?馬斯洛的理論告訴我們:沒有“愛”,就沒有“自我實現(xiàn)”。愛的滋潤,是生命成長的核心。人只有被愛,被接納,被歸屬,被承認,才能產(chǎn)生安全感,才能自信大膽地去探求外部世界,成熟到足以能融入到成年人的社會生活中去。
而杰克遜的童年,缺失愛!據(jù)介紹,杰克遜家中子女眾多,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管教孩子的方式簡單粗暴。
排演都是在父親的監(jiān)督下完成的,稍有差錯,父親隨便抓起什么就是一頓痛揍;演出的路上,還得忍受父親的嘮嘮叨叨,每個孩子的失誤,都會成為他責罵、發(fā)威的借口。這個暴君式的父親讓5個孩子顫栗不已,“我們怕他怕到反胃!”
?。?)內(nèi)心深深地自卑
童年的杰克遜,努力想得到父親的認可,他“8歲成名,10歲出唱片,12歲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冠軍歌曲歌手”,但卻仍得不到父親的贊許,仍是時常遭到打罵。
心理學說:12歲前的孩子,價值觀、判斷能力尚未建立,或正在完善中,父母的話就是權威。當他們不能達到父母過高的期望而被否定、責怪時,他們即便再有委屈,但內(nèi)心深處仍然堅信父母是正確的。杰克遜長大后的“強迫行為、自卑心理”等,當和父親的否定評價有關。
父親還時常嘲笑他:“天哪,這鼻子真大,這可不是從我這里遺傳到的!”杰克遜說,這些評價讓他非常難堪,“想把自己藏起來,恨不得死掉算了??晌疫€得繼續(xù)上臺,接受別人的打量?!?/span>
其后,邁克爾·杰克遜的“自我傷害”,多次忍受巨大痛苦整容,當和童年的這段經(jīng)歷有關。
?。?)內(nèi)心深深地孤獨
他和貓王的女兒莉莎結婚,當時轟動了整個地球,但兩人婚姻生活并不愉快,莉莎說:“對很多事我都感到無能為力……感覺到我變成了一部機器。”1996他又與黛比結成連理,但幸福的日子持續(xù)也并不長,1999年兩人離婚;之后,他又與布蘭妮交往甚密,但布蘭妮卻一直強調(diào):我們只是好朋友。
杰克遜直言不諱地承認:“沒有人能夠體會到我的內(nèi)心世界??傆胁簧俚呐⒃噲D這樣做,想把我從房屋的孤寂中拯救出來,或者同我一道品嘗這份孤獨。我卻不愿意寄希望于任何人,因為我深信我是人世間最孤獨的人。”
為何會如此?心理學認為,孩子與父母的關系,本質(zhì)上是“家庭倫理-人際關系”,如果孩子童年缺愛,沒有和父母建立起親密的依附關系,那么,孩子最終難以與“社會倫理-人際關系”實現(xiàn)同化。他將在人群之外,在正常的倫理-人際關系之外,一生孤獨和痛苦,恐懼而不安。
杰克遜的婚姻生活,當是這心理學推理的形象解讀! 現(xiàn)在很多父母想把孩子培養(yǎng)成才,對其嚴加管教,孩子考了99分,父母會問:“為什么沒考100分?”并讓其參加各種培訓班,各種競賽,這對孩子的成長——童年時期的“自我實現(xiàn)”,會有何影響?
二、孩子6歲前有4個關鍵階段
現(xiàn)在雖說大多是獨生子女,但很多父母外出創(chuàng)業(yè),離開孩子,會讓其得不到足夠的愛;而且大多數(shù)父母并不了解孩子的大腦結構、思維方式與成人有很大的差別,總按自己的思維方式去對待孩子,這種“錯愛”,也會讓孩子備受其害。
人的社會化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心理的成長過程,而不是一個智力的成長過程,智力成長是附著在心理成長上的。而且,由于人的心理發(fā)展具有邏輯的進程,所以,人在成年時出現(xiàn)的許多心理問題,往往源于未成年,其中1-6歲“愛的缺不缺失”,最為關鍵。
0-9個月:若沒有得到很好的呵護,容易患神經(jīng)癥、分裂癥。
孩子剛出生時,眼睛發(fā)育并不完全,視力只有成人的1/30,但觸覺、聽覺很敏感,這時若沒有養(yǎng)護人的親密擁抱(觸摸)和親切愛語,柔弱的生命會極為缺乏安全感。特別是,若沒有一個很好的養(yǎng)護人、監(jiān)護人,容易產(chǎn)生分離恐慌,影響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發(fā)育。
中國人傳統(tǒng)上的“過百日”,特別符合嬰兒的心理需要。在百日之時,親朋聚會,不同人的祝福聲音,不同人的親切撫摸,這些都是愛的良性刺激,極有利嬰兒大腦中“安全感系統(tǒng)”的建立。
9月-2歲:若沒有得到很好的呵護,容易產(chǎn)生人格障礙。
訓練自律行為,但不能操之過急,如,過早地要求他自己大小便,他的能力達不到,會挫傷他的自信心。
2-3歲:這一關沒過好,容易發(fā)生憂郁、焦慮、恐懼等神經(jīng)癥。
孩子2歲以后,會走路了,會講話了,自主意識強了,喜歡說“不”、“我就要”等,這表明,寶寶已經(jīng)開始進入了人生的第一個心理反抗期。
這時孩子走路,會走得更遠些,其實這是一種探索的過程,如果媽媽沒有及時認識到這種心理特點,一味訓斥、阻止或懲罰孩子,就會導致孩子的“發(fā)展危機”,獨立性和自主性受到壓抑,如,做事畏首畏尾,凡事看大人眼色,甚至執(zhí)拗性強,逆向而行等。
他想走遠,但若沒有大人愛的注視,沒有安全感,他也不會大膽走得很遠。
如果他夠東西夠不到,媽媽包辦代替,就剝奪了他探索的機會,長大后,沒有自我意識。有的人長大沒理想,沒有生活目標,不知道自己干什么,好像是為別人在活,個中原因,很大程度上與這一階段的心理沒有發(fā)育好有關。
這時候孩子自我意識雖已逐步形成,但認知能力卻沒有形成。如果父母吵架,他潛意識中會去主動承擔責任,認為是自己造成的;如果父母工作忙,沒有更多地照顧他,或過多地批評他,他會認為是不愛自己,并且認為責任在自己,而產(chǎn)生被拋棄的恐懼感,內(nèi)心產(chǎn)生不安全感。
3-6歲:多數(shù)孩子這時會出現(xiàn)戀父(女孩)戀母(男孩)情結。約5歲時,這種情結達到高峰,如果父母關系平衡和諧,而且孩子與父母的依附關系建立得很好,這種“異性親近欲”會逐漸降低。
這時,還要引導男孩子格外地親近具有男性心理特征的父親,把父親當作男性的典型代表,從他那里學習男性特有的性格氣質(zhì)和舉止神態(tài),將來才能成為一個被社會所承認的男人;同樣,女孩也需要親近女性化的母親,以便學會如何做女人。
朋友,如果我們了解孩子成長的科學規(guī)律,讓孩子在愛的撫慰下,按精神胚胎的內(nèi)在規(guī)律自然發(fā)展(自我實現(xiàn)),他方能有一個幸福的人生。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官方網(wǎng)站:心理健康 ◆?http://99yu99.com.cn
專家微博:心理資訊 ◆?http://weibo.com/fjxlzx/
企業(yè)微博:心靈雞湯 ◆?http://e.weibo.com/xmxljg
心靈博客:心理辭典 ◆?http://blog.sina.com.cn/xmxlys
企業(yè)博客:心靈秘鑰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
廈門心理咨詢(尊重您的個人私密,使隱私權得到充分的保障)
免責聲明:平臺重在分享,除署名外其余內(nèi)容均來自網(wǎng)絡,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nèi)容的準確性丶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版權屬于作者,如有侵權煩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