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分原來科學注定(下)

126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緣分原來科學注定(下)

 

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具有非常復雜的網絡結構,很容易衍生重重機緣。假如你正單身,有 20個關系不錯的朋友(熟到對方會邀請你參加他的派對),他們每人又認識另外20個人,這 20人每人又有 20個朋友,這樣,僅通過三層人際關系,你就可以結識 8,000人。關鍵在于,其中的每一位異性,都有可能成為你未來的伴侶。

 

社會預選

 

即使是萍水相逢,男女主角也往往因為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才偶然相遇。街角偶遇也有可能促使兩個陌生人成為情侶,如果碰巧兩人還有些肢體上的接觸,戀愛尤其容易發(fā)生。這些幸福的偶然相逢,也是眾多愛情故事中屢見不鮮的經典橋段,或者是兩人同時看中了同一副手套(電影《緣分天注定》),或者是聽完音樂會后錯拿了對方的雨傘(電影《霍華德莊園》),又或是兩人外出遛狗時拴狗的皮帶纏在了一起(電影《101斑點狗》)。這樣的意外事件為兩人提供了進一步發(fā)展的契機,他們可能成為短期性伴侶,也有可能走入婚姻的殿堂。曾執(zhí)教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社會學家埃爾溫·戈夫曼(Erving Goffman)用“補救程序”一詞來描繪當事人的反應:在意外發(fā)生后,兩人都希望能夠緩解對方所受的“傷害”,而這種愿望就促使他們去認識對方。戀愛經驗比較豐富的人,往往懂得把握機會和對方相識。而情場高手為了認識某人,甚至會有意制造這樣的“意外”事件,他們無疑是掌握自己命運的“幸運兒”。但是,偶遇終究是例外,而不是常態(tài)。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在這些萍水相逢的故事中,兩位當事人也擁有某種共同的興趣愛好,比如服飾、音樂或寵物。所以,即使兩個人沒有經過別人介紹,是自己認識的,他們也經歷了“社會預選過程”,這個過程往往決定了你能夠認識哪一類人。比如,芝加哥性調查針對美國人考察了這個問題:你是在哪里遇見你的配偶的?結果顯示,60%的受訪者是在學校、單位、私人聚會、教堂和社交俱樂部等地與配偶相識,而同時出現在這些場所的人通常都有著相似的興趣愛好和身家背景。在酒吧、旅游景點或通過征婚啟事與配偶相識的受訪者僅占10%,這些場所的人往往缺少共同之處,其中能夠發(fā)展成為未來配偶的候選人群也比較有限。過去一個世紀以來,人們結識配偶的場所和環(huán)境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關于這個變化趨勢的權威數據,來自法國的一項研究。研究者以時間為線索,考察了通常人們結識配偶的場所,其中包括夜總會、派對、學校、工作單位、度假地、家庭聚會和所謂的“鄰里之間”。研究數據表明,1914年—1960年間,15%~ 20%的人是在自己家附近認識配偶的,但是到了 1984年,這一比例已經下降至3%。這反映了隨著現代化和城市化的發(fā)展,地域因素對人際紐帶的影響越來越小。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地域因素的影響更是日趨式微。2006年,美國 1/9的成人網民(約 1,600萬)在使用 online dating或其他網站(比如match.com,eharmony.com,名字取得極好的plentyoffish.com,還有數不清的其他站點)交友。一項系統的全美調查表明,在這些“在線交友者”當中,43%的人(約700萬成年人)已經在現實世界中約見過網友,17%的人(約 300萬成年人)已經和網友建立了長期戀愛關系,或者已經結婚。相反,在所有已婚或擁有長期伴侶的網民當中,僅有 3%的人是通過互聯網認識他們的伴侶的。這一比例可能會逐年上升。看來,娶個鄰家女孩為妻的時代真的一去不復返了。在尋找伴侶時我們需要依賴人際關系網,但地域因素對人際關系網的影響越來越小。

 

人際空間

 

人際關系網將我們與那些不大相識的人聯系起來,為擇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空間。?在過去幾十年間,隨著地域因素的影響逐漸減弱,人們在尋找配偶時不再搜索地域空間,但仍然會搜索人際空間。我們不再遵循就近原則,而是根據人際關系尋找合適的伴侶。我們會思忖,這個跟自己關系較近的人(比如朋友、同事)是不是一個合適的婚配對象,如果不是,那么跟自己關系較遠的人(比如朋友的朋友、同事的兄弟姐妹)合不合適呢?我們也常在派對之類的場所尋找未來的伴侶,因為在這些地方,我們可以結識朋友的朋友,還有那些仍處于我們人際圈子之外的人。我們和朋友的朋友,尋找另一半的科學方法以及那些不大認識的人之間有一條“微弱的紐帶”。但這條紐帶擁有非比尋常的力量,它能把我們與我們不認識的人連接起來,為擇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余地。搜索人際網絡的最佳方式,就是超越現有的人際關系層,但也別離譜地去打擾跟你沒有任何共同點的人。朋友的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沒準就是你的完美紅娘。偶遇可以促使兩個人墜入愛河,尤其是當他們還有某種肢體上的接觸時。這些幸福的意外相逢,是愛情故事中常用的橋段。現代研究證實,結婚能給人們帶來好處,但這種好處因性別而異。如果我們隨機挑選男女各10,000 人,讓他們自由婚配,然后對他們進行縱向追蹤,考察他們的壽命,根據統計分析,我們將會得到如下結論:結婚使男性壽命延長七年,使女性延長兩年。

 

結婚的好處??

 

最近,曾執(zhí)教于美國密歇根大學安阿伯分校的人口統計學家李·利拉德(Lee Lillard),和他的同行、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社會學家琳達·韋特(Linda Waite), 以及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的經濟學家康斯坦丁·帕尼斯(Constantijn Panis),進行了一項極富創(chuàng)意的研究,主要探討婚姻為什么以及怎樣延長人類的壽命。這項研究分析了在1968 年—1988年間,11,000 多名男性和女性進入和解除婚姻關系的經歷。他們詳細追蹤了每個人的婚史和生活,包括婚前、婚后、婚姻終止(死亡或離婚),以及再婚。他們還深入考察了婚姻如何對健康和生活產生影響,以及這些影響機制如何因性別而異。配偶提供的感情支持,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學和心理學價值。跟一個熟稔親近的人在一起,會降低心率,增強免疫力,緩解沮喪情緒。在性別角色方面,利拉德和韋特發(fā)現,婚姻對男人的健康有益,主要在于它能給男人提供社會支持,男人還通過妻子與其他人建立更加廣泛的人際關系。同樣重要的是,婚姻使男人遠離所謂的“頹廢單身生活”。結婚之后,男人會以成人身份要求自己:把摩托車藏入車庫,絕不再碰任何毒品,準點吃飯,勤奮工作,按時回家,認真承擔自己的責任——這些變化都有助于延長男人的壽命。妻子通常會逐步改變男人的生活習慣,這個控制過程對男人的健康至關重要。相比之下,婚姻能夠增進女性健康并延長壽命的原因則簡單得多:婚姻讓女人更加富有。上面只是抽取了這項大型人口統計學研究的部分結論,也許這些說法有點老套,還有股性別歧視的味道。必須注意的是,在這些研究對象結婚時所處的年代,女性的經濟能力確實遠不如男性。不過,這些結論指出了一個意義深遠而又無甚爭議的事實,那就是婚配雙方交換了一些有利于他們健康的重要資源,這些交易在內容和數量上都不必完全對等。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關注心理健康(團體輔導)15305020431

心理官方:http://99yu99.com.cn

健康官網:http://www.xmxljg.cn

企業(yè)微博:http://e.weibo.com/xmxljg

企業(yè)博客: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機構地址:廈門思明區(qū)嘉禾路337號中關委大廈1108室

廈門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尊重您的個人私密,使隱私權得到充分的保障)


?相關文章

時間 : 2018-09-13
標簽 : ,,,,,,,,,,,,,,,,,,,,,,,,,,,,,,,,,,,,
分類 : G 學習力提升
評論 : 0條

= 5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