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父母,從接納自己開始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做好父母,從接納自己開始
妙招1:反思自己的童年經(jīng)歷,勇敢面對過去未妥善處理的問題
沒有誰的童年是“完美無瑕”的。有時候,你與孩子之間的問題,也許是由你童年未妥善處理的問題造成的。通過反思自己的童年經(jīng)歷,你就會慢慢發(fā)現(xiàn)自己現(xiàn)在的育兒行為,很可能是受自己童年時期的影響?,旣惡ε驴吹胶⒆觽儼研?,因為這意味著她得帶孩子們?nèi)ベI新鞋。孩子們喜歡穿新鞋,最初的時候,他們也跟大多數(shù)孩子一樣期待買鞋這件事。這本可以成為一次快樂的出行,因為挑選新鞋是孩子們相當喜歡的事情,但結果往往事與愿違?,旣愖焐峡偸枪膭詈⒆觽兲暨x自己喜歡的鞋,但當他們真的選中某雙鞋時,她就開始挑剔這雙鞋的顏色、價格、尺寸,竭盡所能地把它貶得一文不值。孩子們挑鞋的興奮勁兒開始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妥協(xié)的態(tài)度——“隨便你吧,媽媽,我怎樣都好”?,旣惸闷饍呻p鞋,反復對比斟酌很久之后,他們才買了鞋離開商店。最后,瑪麗和孩子們都筋疲力盡。孩子們得到新鞋的興奮之情完全被買鞋后的疲憊取代了?,旣惒⒉幌脒@么做,但同樣的事情卻反復發(fā)生。她經(jīng)常在離開鞋店后向孩子們道歉,并且總是在做思想斗爭。她不明白自己為何一再重復連自己都痛恨不已、迫切想要改變的行為。
一天,在經(jīng)歷了又一次沮喪的買鞋之旅之后,6歲的兒子一臉失望地問她:“你小時候討厭買新鞋嗎?”瑪麗的腦海里立刻浮現(xiàn)出一個答案:“是”,她想起小時候充滿挫敗感的買鞋經(jīng)歷。如今,很多年過去了,為孩子買鞋的經(jīng)歷又把瑪麗帶回幼時的情緒模式中。當年母親沒有讓她買到自己中意的新鞋,也根本沒注意到她從鞋店出來之后的低落心情。而這種不愉快的經(jīng)歷和煩躁心理,正是如今影響她和孩子關系的主要原因,也是導致她無法把買鞋這件事變成一次歡樂之旅的罪魁禍首。也就是說,影響瑪麗焦躁行為的并不是現(xiàn)在買鞋的經(jīng)歷,而是多年前的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處理。如果瑪麗能夠勇敢面對這些問題,通過故事的方式給孩子講出來,慢慢地她的這種內(nèi)隱的痛苦記憶將會被轉化成外顯記憶,買鞋也不會再出現(xiàn)那么多不適。
教養(yǎng)筆記:如果父母有一些未妥善解決的問題,就要停下來想一想,反思自己對孩子的情緒反應方式,不要對孩子造成無辜的傷害。通過分析和認識自己,父母才有可能幫助孩子形成強烈的自我意識,讓他們自由地感受和了解自己的情緒。
別讓壞情緒影響了你和孩子的親密關系
妙招2:了解自身情緒,與孩子建立充滿愛意、持久且有意義的關系
情緒不僅影響我們的內(nèi)心感受,還影響我們外在的人際交往,并影響我們對事物意義的判斷。把溝通建立在了解自身情緒的基礎上,真誠地分享自己的情緒并且設身處地地體會孩子的情緒,能夠為我們和孩子建立穩(wěn)固、持久的關系打下基礎。
一個孩子在后院收集了一小瓶色彩鮮艷的甲蟲,興奮地拿進屋里向媽媽展示:“看,媽媽,看我捉到了什么,漂亮嗎?”而媽媽想到的卻是:這些小蟲子會爬得滿房間都是?!榜R上把這些討厭的家伙拿出去!”媽媽嚴厲地說道。孩子開始抗議:“但是你看都沒看一眼,他們的翅膀發(fā)著綠色的光呢!”媽媽快速地瞥了一眼瓶子,然后拉起孩子的胳膊走到門口,提醒他說:“蟲子生活在外面,它們應該待在外面?!?/span>
在上述情形里,這個孩子錯過了一次感情經(jīng)歷。他的喜悅和樂趣不但沒有得到分享,而且可能對這次經(jīng)歷的意義和作用感到困惑。他對自己的發(fā)現(xiàn)感覺“良好”并為之興奮,走進房間打算與媽媽分享。然而,媽媽的反應卻像在說孩子的發(fā)現(xiàn)是“不好”的。這樣,一次有意義的情感交流就錯過了。有時候,父母要迎合孩子的情緒,在采取行動之前要表現(xiàn)出與孩子一致的內(nèi)在情緒,或者說共鳴。比如,看到孩子拿來的東西,用充滿驚奇和熱情的口吻說:“讓我看看,哇!色彩多鮮艷的小甲蟲啊!謝謝你拿給我看。你在哪里捉到的?我認為它們生活在外面會好一些?!边@樣做不僅拉近母親與孩子的距離,而且由于孩子覺得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對媽媽來說是有用的,他就會有很強的自我感。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情緒表現(xiàn)出共鳴,孩子就會自我感覺“良好”。情緒交流能給孩子帶來益處,并且會影響孩子對父母和自己的理解。
教養(yǎng)筆記:情緒不僅會影響我們的內(nèi)心感受,還會影響我們與孩子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關系需要分享和渲染積極情緒 ,撫慰和減少負面情緒。與孩子相處時,要拿出包容的態(tài)度,迎合孩子的情緒。
別讓自己的忽視掩蓋孩子內(nèi)心溝通的欲望
妙招3: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傾聽和溝通,建立相互信任的親子關系
隨著孩子的成長和父母工作的忙碌,多數(shù)父母不會留意孩子表達出的信息,因為他們的心總是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所占據(jù)。但是這樣往往會錯過傾聽孩子心聲的機會,也疏遠了與孩子內(nèi)心的距離。
研究表明,所有健康的依戀關系都有一個共同點,即父母和孩子都具有向對方發(fā)出信號并接受對方信號的能力。這種能力被稱為“適時溝通”,具體是指在交流的每一個瞬間,父母都能立刻感受到并理解孩子發(fā)出的信號,及時地做出回應。嬰兒自出生時起,就需要父母和他們進行積極的溝通,這樣他們才能健康成長。當嬰兒微笑、發(fā)出模糊的咿呀聲時,懂得如何養(yǎng)育孩子的父母就會對他們報以微笑,并模仿孩子的聲音,用這種相似的方式回應他們,然后停頓一下,等待孩子的再次回應。孩子的心理健康就是在這樣密切溝通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如果父母沒有和孩子“想到一塊”,往往會使小事情變成大問題。一位母親下班后回到家,兩歲的兒子滿懷熱情地跑過來迎接她。經(jīng)過一天的分離,兒子想和媽媽“重新獲得聯(lián)結”。然而這位媽媽卻想先換掉她的職業(yè)角色,再投入到媽媽的角色中,所以她飛快而隨意地抱了一下孩子,然后走進臥室準備換衣服,嘴里說著“我很快就回來”。孩子對媽媽的舉動很不滿意,開始哭起來,希望媽媽能抱他。媽媽搪塞了一下孩子,想換完衣服后再去照料他。孩子則變得急躁起來,哭得聲音更大了,并且躺在地板上用腳踢起了墻。這惹惱了疲憊的媽媽,她不希望聽到“噔、噔”的聲音,也不想去清理鞋子蹭在墻壁上的污跡。她覺得孩子不可理喻,簡直太過分了,于是嚴厲地說:“我不會和你一塊兒玩,除非你立即停止亂踢!”
如果是你面對這樣的情形,你會怎么做呢?
其實如果這位母親能夠理解孩子發(fā)出的最初信息,她就可能坐在沙發(fā)上,抱起孩子,和他聊會天,或者給他讀一會兒書。經(jīng)過短暫的離別后重新建立聯(lián)結對孩子來說很重要,如果父母知道這一點,他們就能拿出一個正確的心態(tài),從而避免給孩子和自己帶來不必要的挫敗感和負面情緒。適時溝通可以讓父母積極地滿足孩子的交流需求,這不僅可以促進親子關系,而且由于雙方感受到彼此的心聯(lián)系在了一起,所以還能改善他們晚上的相處狀況。如果孩子感到不被理解,那么很小的事情有時都有可能變成大問題。
教養(yǎng)筆記: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父母要敞開心扉,傾盡全力去感受孩子的想法。用心傾聽,留意孩子表達的信息,而不要只專注于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即使你不會立刻明白孩子的意思,也要知道他在向你表達想要滿足某種需求的愿望。
結語:養(yǎng)育孩子,不是讀些育兒書、討教些育兒方法就可以的。它需要父母在育兒的過程中不斷“由內(nèi)而外”地修煉自己:反思過去的經(jīng)歷,把控現(xiàn)在的情緒和行為,從細節(jié)上做好和孩子的每一次聯(lián)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樣你的孩子才能更加健康得成長!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關注心理健康(團體輔導)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網(wǎng):?http://99yu99.com.cn
心理健康網(wǎng):?http://xmxljg.com
企業(yè)微博網(wǎng):?http://e.weibo.com/xmxljg
企業(yè)博客網(wǎng):?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機構地址:廈門思明區(qū)嘉禾路337號中關委大廈1108室
廈門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尊重您的個人私密,使隱私權得到充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