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哭,就去門外哭」這話傷害了你的孩子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再哭,就去門外哭」這話傷害了你的孩子
前幾天加班到很晚回家,一進樓道就聽見一個孩子哇哇的哭聲。等到了家門口才發(fā)現(xiàn),鄰居家6歲多的男孩兒正蜷縮在墻角哭泣,而他家的門緊閉。我走上去安慰孩子,聽見屋里傳來媽媽的怒吼:「什么時候不哭了,再進來!」
我敲門把孩子送進屋,男孩的媽媽說:「這孩子就是太倔了,不給他點教訓不行。」
說完又轉身對孩子說:「下次再哭,就直接去門外哭。」
很心疼這個男孩。我想,他一定經歷了一個非常恐懼的心理過程。
小的時候我也曾有過類似的經歷。忘記是犯了什么錯,被爸爸關在門外思過。那種被拋棄的恐懼,至今回想起來還那么清晰。當時心里只有一個想法:讓我進屋,我什么都聽你們的。
后來,很怕聽到「被關在門外」 這樣的話,對我來說,那是最嚴厲的懲罰。
給女兒讀過一本繪本印象特別深刻。企鵝媽媽對著企鵝寶寶大吼,把企鵝寶寶的身體震得四分五裂。后來,媽媽找回了寶寶支離破碎的身體,重新縫在了一起 。企鵝寶寶回來了,可是縫起來的身體還是原來那個嗎?
看似完整,卻早已傷痕累累。
對孩子的怒和吼,就像是無形的刀,是會在孩子的心里留下傷疤的。
媽媽發(fā)脾氣1分鐘,孩子可能會記一輩子
記得之前,帶著女兒出去吃飯,看見這么一對母女。
吃飯時女孩不小心把菜灑在了衣服上,媽媽沖著女兒大喊:
「不讓你亂動,偏不聽話。」
「你看看你的衣服,全都臟了?!?/span>
「這飯還怎么吃?」
媽媽一邊訓孩子,一邊拉扯孩子把外衣脫掉。在整個過程中,孩子變得異常安靜,任由媽媽擺布,滿臉無措與淚痕。
也許,我們在訓完孩子后轉身便消氣了,但在孩子心里留下的傷口卻并沒有消失。
媽媽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往往不是通過語言,而是通過身體、表情、聲音的傳遞,尤其是較小的孩子。他們會通過觀察來判斷媽媽是否生氣。
或許,我們對孩子發(fā)脾氣只用了1分鐘,但傷害卻可能很大。
上小學時,我有一個女生朋友,膽子很小。在人多的時候從來不敢大聲說話,上課被點到名字會嚇一跳,回答問題總是結結巴巴。
一次,學校組織了一個節(jié)目,媽媽說好了和她一起上臺,但是在節(jié)目開始前卻變卦了,逼朋友自己上去。
在聽到媽媽說「我怎么生了你這么個沒用的東西」 后,朋友最終還是硬著頭皮上臺了。
已經忘記了是什么節(jié)目了,但她那雙含淚表演的眼睛,卻一直印在了我腦海中。
現(xiàn)在想想,朋友曾經性格中透露的不自信,怕是與媽媽的教育方式脫不了干系。
媽媽是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最親密的人,孩子會無條件地相信媽媽、依賴媽媽。如果媽媽總是對孩子歇斯底里,孩子很有可能變得沒有自我認同感。
父母吼出來的往往不是威嚴,而是孩子的不自信。
蒙臺梭利說,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經常發(fā)脾氣的父母,孩子的脾氣也好不到哪兒去。
還記得那個因為和家人爭執(zhí)而服農藥自殺的「殺魚弟」 嗎?他用這種極端的方式來證明自己受到的委屈,這種決絕赴死的心境讓人心痛不已。據(jù)說,「殺魚弟」 的爸爸經常打罵他,最嚴重的一次,孩子差點摘除眼球。
把隨意宣泄情緒當作控制孩子的手段,這注定了孩子不會有一個開心的童年。而動不動就發(fā)脾氣打罵孩子的父母,這種「惡」 還可能會遺傳給孩子。
曾經采訪過一位媽媽,她8歲的女兒十分乖巧。
我在和媽媽談話的時候,小女孩主動給我倒茶;見我手上滴了水,趕緊給我拿紙巾;我走的時候,小姑娘把鞋子提前給我拿了出來,擺得工工整整。
看得出這位媽媽對自己女兒的表現(xiàn)很滿意,她說,自己的脾氣不好,經常發(fā)火,但孩子性格卻很好,幸好不隨她。
孩子真的是天生「性格好」 嗎?我心存疑問。
孩子做的每一件事都十分周到,但她還是個孩子呀。我和媽媽的談話,她其實完全可以不必參與,玩她想玩的,做她想做的。
或許在別人眼里那是懂事,是高情商,但這樣被「訓化」出來的孩子,真的很可憐。
孩子很會看大人的臉色。對于父母的情緒波動,孩子能很敏感的感知到。經常對孩子發(fā)脾氣,孩子可能會變得為了你的需求去討好你。
孩子的這種「乖」 ,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最有效的溝通,只需要做到這兩點
養(yǎng)育孩子的路很長,也很累。我們每一位父母都做不到完全不發(fā)脾氣,但是起碼可以做到把情緒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
其實孩子并沒有那么難溝通,只是大多數(shù)父母都沒有掌握對的方法。
很多父母對孩子發(fā)火,是因為孩子總是和你「對著干」 。
聽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小男孩真的希望被打嗎?他不怕疼嗎?
并不是。
孩子說的是反話,他并不是為了氣爸爸,只是他已經不知道如何能夠讓爸爸消氣了。
通常情況下,我們沖孩子發(fā)脾氣、大吼大叫時,孩子腦子在想些什么呢?
他可能在盤算:「快吼完了,這就罵完了……」 。
此時如果你再追問一句:「聽懂了嗎?」
得到的答案肯是:懂了。
但孩子說的不是真的,只有說假話、反話他才能逃過一截。
當我們發(fā)火的那一剎那,其實就是在用這種形式讓孩子屈服。
孩子要么沉默,要么反抗,而這兩種結果對孩子來說都已造成傷害。
聽得懂孩子的反話,你便掌握了與孩子溝通的竅門。
消極與積極的回復,對孩子產后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孩子做事非常慢,有的媽媽會說:「快點兒,別磨蹭!」 有的媽媽則會說:「你做得不錯,要是效率再高點就好了?!?/span>
這兩種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一個孩子在打開冰箱時,不小心把一大罐牛奶打翻了。他特別害怕,擔心媽媽會罵他。
結果媽媽看見了卻說:
「哇!我從來沒有看過如此壯觀的牛奶海洋,好漂亮哦!」
「你愿意不愿意幫媽媽一起把牛奶打掃干凈?」
媽媽在和孩子一起收拾完后,又告訴孩子:
「要雙手一起拿,這樣牛奶才不會松掉。」
此后,孩子再也沒有打翻過牛奶瓶。 對孩子大發(fā)雷霆,換來的,往往是孩子暫時的妥協(xié)。而當你語調輕緩,低聲對孩子說話時,收獲的可能是孩子發(fā)自心理的認同。
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我也知道吼孩子不對,但真的做不到呀。
錯了!我們不需要壓抑情緒,但一定要懂得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緒。為人父母,我們有這個義務。在每次發(fā)脾氣之前,先在心里默數(shù)30個數(shù),或者直接到另一個房間待上幾分鐘再回來。這個方法很簡單,卻真的很管用。你的行為孩子看在眼里,你的克制對孩子來說是榜樣。
要知道,父母不快樂,孩子也不會快樂。控制情緒,亦是控制人生,愿我們交付給孩子的,是一個快樂的人生。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關注心理健康(團體輔導)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網:?http://99yu99.com.cn
心理健康網:?http://xmxljg.com
企業(yè)微博網:?http://e.weibo.com/xmxljg
企業(yè)博客網:?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機構地址:廈門思明區(qū)嘉禾路337號中關委大廈1108室
廈門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尊重您的個人私密,使隱私權得到充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