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里糾結的是什么(上)

129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愛情里糾結的是什么(上)

 

大家好,我是大叔的好朋友時差少女,一枚在心理學領域摸爬滾打 8 年的心理學碩士。

 

大叔說,有一些屬于女孩子的話題,我比他更懂,所以叫上了我,跟大家一起探討那些有趣又磨人的心理學,今后也會常常在這里跟大家見面啦。今天的文章,我們先從一段對話開始。

 

女孩:“我給你打了 N 個電話,你怎么都不接啊!“(聲音略帶憂傷的埋怨)

 

男孩:“這不是在趕來的路上嘛,沒看手機。寶貝打給我什么事?。俊埃▽櫮绲恼Z氣)

 

女孩:“你最近一點都不關心我,我這幾天忙死了,心情超差,你竟然都無動于衷,你怎么可以這樣?”

 

男孩:“對不起,我最近也比較忙,但是……”

 

女孩:“不用解釋了,你根本就不在乎我?!?/p>

 

再聊下去,就是女孩奪門而去,不歡而散,飯也不吃了。這是我周末吃飯時,隔壁桌一對情侶傳來的對話。談過戀愛的人,對這樣的場景應該都不陌生,問了一圈身邊的女孩子,發(fā)現大家都曾經對男友或多或少耍過這一類的 “流氓”。

 

學了心理學,我才明白這一招叫 “愧疚誘導”。

 

它的具體操作方式如下:在沖突中,A 會強調自己受的傷和委屈,以此誘發(fā) B 感到 “內疚”;B 一旦內疚,便會做出一系列的道歉、安慰、關心、彌補行動。這種內疚感越強,彌補行動越到位,A 越會感覺到被在乎,越有安全感;如果 B 沒有任何內疚感,也不做出補救行為,甚至還狡辯,那 A 肯定會下這樣一個結論:你根本就不在乎我!你一點兒也不愛我!然后問題就升級了。

 

無理取鬧的背后,是深深的不安全感

 

“愧疚誘導” 的使用,往往跟一個人的依戀模式有關。而成年期的依戀模式,往往與童年的經歷分不開。先來說說什么是依戀模式。它最早是在嬰兒身上發(fā)現的,心理學家先讓媽媽們帶著孩子在實驗室中玩玩具,中途媽媽會突然離開,由此觀察孩子們的不同反應:依戀安全的孩子,媽媽突然離開時會傷心,但是當媽媽回來后,他們會立刻找媽媽抱抱,很快平靜下來并繼續(xù)玩。依戀回避的孩子變現得很高冷,媽媽離開或回來他們都沒有什么反應,陌生人和媽媽的陪伴對他們來說似乎一樣。依戀焦慮的孩子,媽媽一走就悲傷到不能自已;媽媽回來后,他們既很想被安慰,又表現出氣憤和拒絕,之后也不想玩了,只想黏在媽媽身邊。依戀焦慮的孩子在媽媽離開之后崩潰大哭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異呢?除了遺傳因素之外,日常的親子互動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如果孩子小時候,爸媽總是沒空理他,每次的情感需要總得不到滿足,或者父母總是在自己不留神的時候就離開家,一去就是一年半載,孩子就容易形成依戀焦慮,總害怕自己被拋棄。除了原生家庭,其他的早期人際關系,甚至初戀等經歷,也會引發(fā)這種不安全感。這時候,人們會形成自己的策略,來獲取依戀對象的關注。比如我閨蜜就曾經分享過自己的經歷:小時候,爸爸總是很忙,沒什么時間關心她。但是當她表現得很無助,很需要父親幫忙時,便會得到父親的關注。而另一位朋友則是另一種情況,他發(fā)現自己大發(fā)脾氣,甚至不吃飯的時候,家人會很關注自己;久而久之,他們也就習得了這些技能:通過過度激活自己的情緒,來獲得他人的情感關注, 這種習慣也會延續(xù)在她的戀愛關系中,以此獲得另一半的關注和愛。

 

之后心理學家們發(fā)現,成年人談戀愛的時候,也有類似于嬰兒的依戀模式。

 

比如我們開頭提到的那段對話,其中女孩子的表現就是典型的焦慮型依戀。他們會表現得 “很粘人”,內心沒有安全感,擔心被戀人拋棄。一旦他們感覺不到被愛和關注,情緒就很容易崩潰,崩潰的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表現得很無助弱?。ū热缥氐粞蹨I,說自己多么難過),讓對方覺得很愧疚,從而得到滿滿的關心和體貼;另一種是大發(fā)脾氣,把對方痛罵一頓,甩門而去或者干脆提分手(當然這是比較極端的情況),等著對方來負荊請罪;沒錯,這些反應就是前文提到的 “愧疚誘導”,它們是依戀焦慮者常用的一種應對策略。[1]表面上看上去是對另一半的責備,實際上內心都是一種極度的不安全感:怕自己不夠好,怕對方不夠愛自己。

 

從研究數據上來看,依戀焦慮者中女性比例遠大于男性,也因為這個原因,我們似乎感覺日常情侶之間, 似乎女孩子更容易使用愧疚誘導,更容易發(fā)出這樣的靈魂拷問:

 

“你愛我嗎?如果你愛我,你怎么會這樣對我…… ”

 

(注意:這些研究結果只是基于數據而言,并不是說使用愧疚誘導的人就一定是依戀焦慮,也并不是只有女孩子會使用這種策略,大家別亂貼標簽哦。)有朋友可能會問:有時候確實是對方做錯了啊,難道讓人道歉就是愧疚誘導嗎?當然不是。要知道,依戀焦慮者 “引發(fā)對方愧疚” 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僅僅是為了得到情感上的滿足。因為總覺得得不到足夠的愛和安全感,所以希望看到對方在乎自己的樣子,才能放心。此時,人的應對能力通常是很缺乏的,只是渴望被愛的感覺。

 

3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關注心理健康(團體輔導)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網:?http://99yu99.com.cn

企業(yè)微博網:?http://e.weibo.com/xmxljg

企業(yè)博客網:?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機構地址:廈門思明區(qū)嘉禾路337號中關委大廈1108室

溫馨提醒:為了保護當事人隱私,本版案例細節(jié)均經過處理,請不要對號入座。


?相關文章

時間 : 2019-08-16
標簽 : ,,,,,,,,,,,,,,,,,,,,,,,,,,,,,,
分類 : E 親子家庭教育
評論 : 0條

= 10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