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家園沖突?

154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gòu):如何應對家園沖突?

 

小宇被看成壞孩子,我迷茫

 

那天晚飯后,我跟兒子在小區(qū)的花園散步,恰巧碰到兒子同班的幾個小朋友。于是,孩子們就一起玩兒,媽媽們則開始聊天。大人、孩子都開心了一陣之后。突然小軒跑到我面前,跟我告狀說:“小宇媽媽,小宇犯錯了,他不是好孩子?!薄八甘裁村e誤了呢?”我連忙問,并且四下尋找小宇,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他在一個大概一尺寬、半米高的臺子上走著。“他爬到高處去了,還在上面走來走去,老師說過不能爬到高處……你看,他還在走呢……”小軒見小宇被抓了個現(xiàn)行,一臉得意??墒俏铱吹街笾皇菍π∮詈傲艘宦暎骸把劬σ磁_面上,小心點走?!毙≤幙次覜]有批評小宇,也沒有叫他下來,有點失望,但馬上就走過去跟媽媽嘀咕了幾句。小軒媽媽嚴厲地說:“你不能爬上去,小宇犯錯誤你不能跟著犯。”我看兒子的行為影響到小軒和他的媽媽,就跟小軒媽媽解釋了幾句:“我一般是同意小宇走這么高的臺子的,基本不會有危險,就算是踩空了摔下來,其實也不會多疼的,摔過一次了就長記性了,就讓孩子上去玩玩吧……”“幼兒園老師明確規(guī)定,孩子們不能爬這些臺子,也不能走馬路牙子,不能踩井蓋的,你這樣不是跟幼兒園唱反調(diào)嗎,到園里這么做還不是遭老師批評,這種習慣的培養(yǎng)家園要一致,否則老師會很累,也會對家長有意見,如果老師知道你同意孩子爬,那她肯定會認為你不配合園里的工作?!毙≤帇寢屃x正辭嚴地對我說了一通。見自己媽媽這個態(tài)度,小軒機靈地說開了:“小宇是壞孩子,不聽老師的話?!毙∮盥犚娏?,馬上跳下來解釋:“我不是壞孩子,我媽媽讓我在上面玩的?!钡≤幉焕硇∮睿^而對著其他小朋友大喊:“小宇是壞孩子,不聽老師的話,我們都別跟他玩了?!苯Y(jié)果其他幾個小朋友都跟著小軒走了,留下小宇不知如何是好地站在那里看著大家離開??匆姾⒆觽冏唛_了,媽媽們也都各自追自己的孩子去了。原本很熱鬧的小花園里只留下我和兒子兩個人,兒子仍然無所適從。我也被突如其來的事情弄得有點發(fā)暈,心里認為自己的做法沒錯,因為男孩子好動,有精力,他們要去探索空間,體驗高低不同的感覺,如果都不讓他爬高,那他該多難受呢,又會失去多少體驗呢,可是我這種做法的結(jié)果顯然也不是我想要的。如果我對孩子開的“綠燈”影響了孩子的伙伴關系,那究竟這樣做是得還是失呢?我陷入迷茫中了。

 

觀點一

 

小軒媽媽的做法是不成熟的

 

看了這個事情,讓我最意外的是小軒媽媽的行為。作為一個大人,在這樣關鍵的時刻,表現(xiàn)得像個孩子,讓人大跌眼鏡。從她那維護規(guī)則所體現(xiàn)出來的堅決和說話的尖利,都不難看出她的刻板。她說的兩句話,都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首先,她需要跟自己孩子解釋,來緩解孩子的不平衡心理。小軒告狀的動機是很明顯的,他希望通過小宇媽媽的力量把小宇叫下來,變成跟自己一樣的只能在地面玩的人。他的心里有不平衡,而不僅僅是規(guī)則的維護者這么簡單。所以,小軒媽媽要做的是緩解孩子心中的這種“羨慕嫉妒恨”。但小軒媽卻說“小宇犯錯誤你不能犯”,這句話實在是沒有什么含金量。但迫于媽媽的威嚴和老師的要求,小軒最終也沒有私自爬上去。但他做了一件讓人不可思議的事兒,拉攏其他小朋友,一起來抹黑小宇,這種手段不管怎么說都有點江湖習氣。不知道這是怎么培養(yǎng)出來的,需要小軒媽媽反思。

 

其次,小軒媽媽對小宇媽媽說的話貌似正確,貌似在全力配合幼兒園老師的工作,但她不知道這背后犧牲的卻是孩子的體驗和成長。家長需要從實際出發(fā),而不應成為某些所謂規(guī)定的犧牲品。更何況,爬到臺子上也未必有危險,如果覺得有危險家長可以自己陪著孩子走,以便在第一時間把危險降到最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她這么對小宇媽媽說話,很容易把關系僵化,把問題擴大化。此外,她都不知道小宇媽為何如此教育孩子,只是用一個人為的規(guī)定來評判,這不像一個成熟父母的做法。

 

觀點二

 

家庭要成為幼兒園的補充

 

雖然例子里寫得很簡單,但我還是能明白小宇媽媽的觀點的。不難看出她給孩子很多空間,同時她也不是不顧安全。從她對小軒媽媽說的話里,我感覺到她對孩子的信心以及放手。我覺得她這樣的做法是合適的,需要堅持下去,哪怕別的家長和小朋友不理解,因為小宇處在這樣的氛圍中,如果媽媽不夠堅持的話,很容易陷到大環(huán)境中去。

 

不得不說明,我對當前教育界的一些做法也有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一些因噎廢食的行為,比如孩子外出會碰到危險,于是就取消外出,近年來對春游的種種限制就是一個例證;又比如孩子們課間可能會熙熙攘攘、追逐打鬧,可能會傷害到一些孩子,于是有好多學校就規(guī)定,下課了只能沿著一側(cè)墻根慢慢走,不能快,更不能跑;聽到某個孩子從馬路牙子上摔下來受傷了,就告誡孩子馬路牙子不能上去走,其實馬路牙子還是一個理想的平衡木呢。小宇媽媽的做法在我眼里是對學校教育的良好補充,學校老師不讓干的事,可以在校外的場合,由父母陪伴著去干,這是很好的家園平衡。家庭要成為幼兒園的補充,而不可完全成為幼兒園的附屬,或者索性把家也變成幼兒園,這是對二者教育功能定位不清導致的。

 

說到這,我不得不說一個美國的例子,美國的體育文化非常發(fā)達,全民熱愛運動,中小學生都有全國的籃球賽,而每年的高中籃球賽都有死亡事件發(fā)生,據(jù)說平均是每年死兩個,但美國并不會因此而取消每年的籃球聯(lián)賽。他們會提前告訴大家球賽可能帶來的危險,發(fā)動大家一定要認真準備,把傷害降到最低。他們認為死亡事件是準備不充分而導致的,下一年需要做的是更細致的準備,而不是說從明年開始,取消這一賽事。這個做法值得我們借鑒,老師說不讓爬高臺、不讓走馬路牙子、不讓踩井蓋都是因為一些曾經(jīng)的意外,我們采取的方法是規(guī)定從此這件事不能干了,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告訴孩子做這些事可能存在的危險,可以由大人陪著做,或者告訴孩子需要有大人在旁邊時才做這些事情,這樣危險因素就會降低很多,準備工作提前做,就不至于搞得如此雞飛狗跳。

 

觀點三

 

小宇將面臨的問題最讓人擔心

 

雖然故事只說小宇媽媽陷入迷茫,其實我感覺小宇同樣會迷茫,甚至比媽媽更不知所措。因為夾在兩種觀點中的是他,在上面這件事里,我們看到小宇雖然很幸福地享有其他孩子沒有的權利,但會面臨被其他孩子孤立的局面。如果到了幼兒園,可能還會發(fā)生更明顯的心理沖突,因為還有一股強大的力量——老師。在媽媽和老師兩者觀點不一致的情況下,小宇聽媽媽的,會被老師不接受,會被小朋友排斥,如果聽老師的,會感覺不自由,心里會覺得不公平——憑什么老師這么要求我,媽媽都不這么要求我。這種矛盾會讓孩子陷入到混亂中。因此,我們?nèi)ビ懻撜l的觀點更正確之前,需要讓小宇懸著的心先落地,讓他有一個明確的規(guī)則可以參照。

 

觀點四

 

告訴孩子家與園的區(qū)分

 

看完小宇的故事之后,我感覺到小宇媽媽需要做一件事情,要給孩子一個清晰的解釋,解釋什么呢?解釋自己為什么跟幼兒園的規(guī)定不同,同時讓孩子明白,在幼兒園里要遵守幼兒園的規(guī)則,在家里可以按照媽媽的規(guī)則來。這樣,就算他這次在小區(qū)被小朋友孤立,到幼兒園里后,他能遵守規(guī)則,其他孩子照樣認為他是好孩子,不會招致老師批評,小軒媽媽擔心的問題也就不會發(fā)生。

 

小宇媽媽之所以讓孩子在家時隨意一些,自由一些,也無非是想給孩子更多的體驗,這是很好的做法,會補充幼兒園的某些不足。幼兒園是一個集體生活的地方,為了規(guī)避一些危險,必須有自己更嚴格的規(guī)定,比如不讓孩子爬高臺子,不讓孩子隨意瘋跑而要排隊走路等。如果孩子在幼兒園里也把家里的一些習慣或規(guī)則帶過去,確實會讓老師應付不過來。比如小宇說我媽媽同意我爬高臺子,我就要爬,這肯定會影響老師正常的教育教學,擾亂孩子們的心。因此,小宇媽媽要非常清晰地告訴孩子,在家里,有媽媽在邊上,或者征得媽媽的同意,可以做一些在幼兒園不讓做的事,但這只限在幼兒園之外的地方,進了幼兒園就要遵守老師的規(guī)則。不同的地方是存在不同規(guī)則的,因此父母無需絕對地追求規(guī)則一致性,能做到一致固然讓孩子更容易掌握,但事實是,有些規(guī)則是有適用范圍的,比如,在小區(qū)散步可以離開父母走遠點,但到了車站就只能緊緊拉住父母的手而不能隨意亂跑,因此,父母要教育孩子學習分析情況,做到靈活變通。如果媽媽讓孩子更深層次地理解家里和幼兒園規(guī)則的不同,相信孩子心里就不會有沖突,反而能自如切換。同時,經(jīng)歷過這個思考過程的孩子,其思維的深度也會加深。

 

本文來自新浪育兒網(wǎng)

 

3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關注心理健康(團體輔導)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網(wǎng):?http://www.99yu99.com.cn

企業(yè)微博網(wǎng):?http://e.weibo.com/xmxljg

企業(yè)博客網(wǎng):?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機構(gòu)地址:廈門思明區(qū)嘉禾路337號中關委大廈1108室

溫馨提醒:為了保護當事人隱私,本版案例細節(jié)均經(jīng)過處理,請不要對號入座。


?相關文章

時間 : 2019-10-10
標簽 : ,,,,,,,,,,,,,,,,,,,,,,,,,,,,,,,,
分類 : E 親子家庭教育
評論 : 0條

= 13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