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為何難管(上)

140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

 

六歲之前,父母的嘮叨和話語都是黃金,十二歲之后,父母的話語就是垃圾。孩子小學時還乖巧可愛,進入青春期后越來越不服管。我們管得越多,孩子越麻木懶散。學習都是為了應付家長和老師,面對批評教育,采取“三不”策略:不拒絕、不反抗、不執(zhí)行……孩子拼命掙脫我們的控制,我們拼命想找回“一切盡在掌握”的狀態(tài)。對于孩子的叛逆,我們焦慮、傷心。也正是由于很受傷,孩子一不聽話,我們才會疼,才會有各種情緒情感撲面而來。我們越不愿意揭開這些傷疤,就越看不懂孩子的叛逆。

 

青春期的孩子到底哪里不一樣了?

 

青春期孩子發(fā)育的重心,其實在于他們的頭腦。進入思考的年紀,他們開始批判,經常分析自己、他人和身邊的世界。青春期的孩子,除了生活里的真善美,開始留意到身邊的丑陋、不公和人性的缺點。他們幾乎對所有的事情都持否定態(tài)度,他們對事情的批判會毫不留情、犀利準確。為了探索自我,他們會嘗試不同的行為方式,所以給我們的感覺就是:情緒化,行為多變。一時很自信,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時很迷茫,干什么都提不起興致。一會兒像個學究,一會兒又吊兒郎當。通常進入大學之后,也就是到了青春期的末尾,孩子們慢慢學會了接受現(xiàn)實,并漸漸從抱怨不公,轉而變得積極融入新生活。所以,我們要相信,孩子的行為不是針對我們的,不是故意讓我們難堪生氣的,他只是在探索自己,去了解這個世界,或者通過一些言行,希望被他的朋友們接納。我們要做的,不是關注讓我們煩惱的表面問題,如衣著、頂嘴等,我們要透過孩子表明的行為,去發(fā)現(xiàn)孩子內心對獨立人格的追求,并在他們抱怨的話里,理解他們的正面述求。

 

“你知道什么?”,是否意味著孩子其實需要你的支持和認可?

 

“你煩不煩?”是否在表達他感到受傷?

 

“別再老問那個女孩子了!”是否意味著“我需要隱私,我需要更好把控我自己的生活”?

 

作為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如果我們總是懷著抱怨的態(tài)度或者對孩子期待太高,只會把孩子推得更遠。如果我們?yōu)榱俗尯⒆訄詮姵砷L,有意疏離他們,只會關閉孩子原本和我們順暢溝通的通道。不論我們的孩子是五歲還是十五歲,媽媽都可以和孩子保持親密,多多擁抱他,讓他保持柔軟的內心,并讓他知道,媽媽會一直支持他愛他。爸爸不僅僅要做孩子的朋友,還要和妻子分擔養(yǎng)育和引導孩子的責任。不要只做輕松的慈父,把難做的部分如管教孩子、家務勞動、監(jiān)督作業(yè)、為孩子做出選擇等等事情統(tǒng)統(tǒng)交給妻子。

 

三種管法,孩子越管越不像樣

 

過度干預

 

過度干預,會削弱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許多家長在孩子上中學之后,仍然認為孩子還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動。仍然像對待小學生一樣“關心”孩子的生活,從收拾書包、整理房間這些生活小事,到催促孩子寫作業(yè),無不參與、無不干預,有時甚至直接替孩子作決定。久而久之,孩子變得越來越依賴父母,變得不愛動腦,懶得思考,懶得操心,自主管理的能力自然得不到鍛煉和提高。

 

過度獎勵

 

過度獎勵,會破壞孩子的內在積極性。有些家長秉持“少批評多表揚”的教育理念,認為表揚和獎賞能夠讓孩子更自信、能夠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但是,獎勵用得不對,也會產生負面效果。家長如果總是將獎勵作為激發(fā)孩子做事的手段,孩子以后做任何事都會渴望得到獎勵,就不會重視做事本身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也不會徹底地投入,進而對某種行為或學習逐漸失去內在的動力和積極性。

 

過度保護

 

不少家長愛子心切、護子心切。食堂飯菜不合胃口,直接找校長要說法。同學關系處不好,去找年級主任要求調班。發(fā)現(xiàn)孩子有了玩得來的異性朋友,立刻讓班主任“棒打鴛鴦”。孩子在學校受了委屈,在老師面前又哭又鬧;孩子犯了錯誤,在老師面前認錯求饒。殊不知,在這樣無微不至的保護中,孩子漸漸失去了為自己負責、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為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負責的機會。

 

3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關注心理健康(團體)15305020431

廈門心理咨詢-官網:?http://99yu99.com.cn

鄭重的聲明:本網站中轉載的一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覺侵權,一定在第一時間刪除!衷心感謝原作者!

 


?相關文章

時間 : 2019-12-07
標簽 : ,,,,,,,,,,,,,,,,,,,,,,,,,,,,,,,,
分類 : E 親子家庭教育
評論 : 0條

= 8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