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寒心的教育理念

147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讓孩子寒心的教育理念

 

讓孩子確信自己被無條件接納的價值不僅僅在于孩子遇到困難、危險或威脅時,可以坦誠地跟父母講,尋求父母的幫助。還在于如果孩子隨時有被父母愛著的把握,自身安全感、歸屬感、價值感更強,這樣的男孩,作惡的可能性就?。贿@樣的女孩,被欺騙、被欺負的難度會更大。

 

羞辱、打罵、漠視孩子,并非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因為孩子出于本能和良知會認為父母是錯的,會去反叛、去抗爭。對孩子最大的傷害是父母做這些時還不斷地灌輸給孩子是“為了你好”,是“愛”。如果孩子真的信了這就是“愛”,形成這種認知,那么孩子在校園里,遇到不順從自己的人,就會唯我獨尊、拳腳相加,成為校園欺凌者;在自己被他人欺凌時,只會忍氣吞聲、退讓逃避,成為懦弱的被欺凌者,因為別人打自己是為自己好。即便成年結婚之后,如果家人不順從自己,也習慣用暴力去“愛”,因為打他們是為他們好,成為家庭的施暴者;而遭遇家暴時,會認為都是自己的錯,自己不好,而一味地忍耐、自責,成為被家暴者。哪一個是我們做父母希望的呢?所以,無論我對孩子做了什么,都不會對他說:做這些是“為了你好”,最多會跟他說,這是爸爸認為的好,但未必對。因為好不好不是我說的,也不看我的動機和意志,要看孩子的感受和需求。父母視自己為絕對正確,只給孩子一種教育、一種選擇,讓孩子聽到一種聲音,相信一種理論,無論多么正確,都是愚民、都是暴力。單一就會狹隘,減少孩子的選擇就是削弱孩子的生命力。我能做的,只是跟孩子分享我的人生經歷和感悟,并提醒孩子,爸爸的活法和認知,并不代表正確,更不是唯一。他自己的“好”,他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去定義、去感受、去發(fā)現(xiàn)。

 

我們是否愛孩子,不看我們的動機和意志,而要看孩子的感受,看是否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格獨立。那些羞辱、打罵孩子的父母,那些把孩子逼的抑郁、離家出走、自殘自殺的父母,都認為自己是“為了孩子好”。愛,不僅是一種情感傾向,更是一種能力、一種格局。可以不愛,但不要把傷害美化成“愛”! ?父母常常會以“為你好”之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孩子??墒?,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一個人知道怎么才是對另一個人好嗎?每個人的“好”都要自己去感受、去定義。愛一個人并沒有給我們占有和控制對方的權利。即便客觀上真的好,強加于人,也阻礙了孩子自我負責、自我成長的機會。對一個人,自由選擇的權利比選擇什么本身更有意義。父母的使命是幫助孩子“成就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成為父母心中的期待。我們既沒有能力,也沒有權力去規(guī)劃孩子的未來,定義孩子的人生。沒有能力,因為時代在發(fā)展,孩子比我們離時代更近。十年、二十年后的社會,我們自己該如何去面對都不清楚,又怎么有能力去規(guī)劃一個有著無限可能性的孩子?沒有權利。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他的人生是他自己的,需要他自己做出選擇,并對自己負責。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指向分離的,真愛就是發(fā)展出孩子照顧自己人生,接管自己生活的權力。而增加孩子的選擇,就是增強孩子的力量。減少孩子的選擇,則意味著削弱他的力量??刂坪⒆拥娜松?,只給孩子一種選擇,不是愛,是傷害。真愛是如他所是,而非我所想。那么,父母為什么會有意無意地去控制孩子呢?我想主要因為匱乏和恐懼。匱乏源于我們從小到大未被滿足的需求,和一直掩藏在內心深處的傷害,于是,我們需要借助控制孩子,消耗孩子的生命力,來刷自己的存在感、力量感和價值感,確認我們今天的存在和價值??謶謩t來自我們對自己、對人性、對世界的極端不信任,和對未來未知的憂慮。我們總是擔心失控,擔心孩子一不管就學壞,不相信每個生命都有內在自我成長的動力、能力和秩序,不相信“相信”的力量。所以愛孩子首要的課題其實和孩子無關,而是為人父母的我們如何完成自我覺察、自我療愈和自我成長,以獲得內心的安靜、豐盈和自信。唯有先照顧好自己的人生,負起對自己生命的責任,活出自己的精彩和幸福,才有能力放下對孩子的控制,用愛和自由去滋養(yǎng)我們的孩子。

 

照顧好孩子之前,請先照顧好自己。飛機起飛前,我們都會聽到機艙內放的一段安全提示:當機艙內遇到空氣失壓時,在你座位正上方的氧氣罩會自動脫落,幫助別人之前,請自己先把氧氣罩戴好。為什么不是先給我們旁邊的小孩戴上,再給自己戴呢?因為只有照顧好自己,才有能力去照顧好別人。我們常常說“愛人如己”,沒有“己”,沒有“自我”,做不到悅納自己,成長自己,便沒有力量去接納、滋養(yǎng)和愛別人。作為父母,我們給不了孩子我們沒有的。唯有先做到自愛、自尊和自信,才可能給孩子全然的接納、尊重和信任。所以我常對那些焦慮的父母說:我們做父母的,自身平和、愉悅和豐盈的生命狀態(tài),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因為孩子從父母的這種狀態(tài)中,能獲得安全感、信心、勇氣和力量。父母是孩子的老師是被動的,無論愿不愿意,孩子在生命的某些階段會天然地以父母為老師。父母過什么樣的生活,就是給孩子什么樣的教育;父母生活的界限,就是孩子受教育的界限。父母的一言一行,隨時隨地在向孩子展現(xiàn)著自身的素養(yǎng)和品行,也向孩子傳遞著我們希望在孩子身上看到的素養(yǎng)和品行。

 

作者:王人平

 

說明:本博客中轉載的所有的《三言兩語的摘抄》是本人多年來讀書的摘抄,來自于書籍、雜志、報紙、網(wǎng)絡……內容真真是三言兩語、林林總總,曾經試圖分類終因懶惰而作罷;另外,為了語句的通順,個別摘抄做了一點點修改;這些摘抄中不免會有重復的內容,還望見諒。

 

鄭重聲明:本博客中轉載的所有的《三言兩語的摘抄》中的內容具體出處都沒能記錄,首先要向原作者致以誠摯的抱歉!另外,還要強調,本博客一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覺侵權,一定在第一時間刪除!衷心感謝原作者!

 

3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關注心理健康(團體輔導)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網(wǎng):?http://99yu99.com.cn

企業(yè)微博網(wǎng):?http://e.weibo.com/xmxljg

企業(yè)博客網(wǎng):?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機構地址:廈門思明區(qū)嘉禾路337號中關委大廈1108室

溫馨提醒:為了保護當事人隱私,本版案例細節(jié)均經過處理,請不要對號入座。


?相關文章

時間 : 2020-06-27
標簽 : ,,,,,,,,,,,,,,,,,,,,,,,,,,,,,,,,,
分類 : E 親子家庭教育
評論 : 0條

= 8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