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寄宿制利弊(上)

166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淺談寄宿制利弊(上)

 

十幾年前,我拉著女兒的小手,把一個一年級小朋友送進小學大門,當時的忐忑和喜悅到現(xiàn)在仍記憶猶新。今天再看湖南衛(wèi)視錄制的真人秀電視節(jié)目《一年級》,亦深有感慨。一方面為生命的川流不息、兒童臉上永恒的純真而由衷感動;另一方面為人生的回環(huán)艱澀、從童年就啟動的壓力而心痛和憂傷。

 

《一年級》作為一個電視節(jié)目節(jié)目,具有毋庸置疑的價值和意義。因為校園生活隨著時代的變遷,內(nèi)部結(jié)構(gòu)越來越紛繁復雜,但對外卻隔離出越來越遠的距離,呈現(xiàn)出相對封閉的狀態(tài)。當下人們談論教育,多是宏觀視角的,哪怕是很多專門從事中小學教育研究的人,也并不十分了解校園生活細節(jié),往往以宏大語言進行概括性的表達。而對于個體來說,真正的教育不在宏大話語中,在細節(jié)中。一個兒童就是一個完整而獨特的受教育體,一節(jié)課、一位老師、一句話、一場活動……所有的東西都具有某種或優(yōu)或劣的教育內(nèi)涵,無數(shù)的細節(jié)構(gòu)成完整的教育。《一年級》忠實地記錄了當下小學生的校園生活狀態(tài),用鏡頭把我們帶入校園生活,為全社會各種人群,甚至包括教育工作者本身提供了一個非常難得的了解當前校園生活的機會。鏡頭中呈現(xiàn)的校園生活,表面看,是具體的人遇到的偶然事件,其實種種情境其實都是當下校園生活中最普通最普遍的現(xiàn)象,可以成為我們研究這個時期小學教育的最典型的案例。鏡頭本身不參與教育,卻記錄了一段真實的教育,它可以成為這個時期小學生活最珍貴的史料,留給后人。

 

《一年級》選用陳學冬和宋佳作為客串主角,去“扮演”生活老師,乍一看有些不合常理,似乎只是為了制造明星效應,提高收視率。而且這兩人看起來也沒經(jīng)過什么嚴格的培訓,可能只是簡單地進行培訓,了解了一下生活老師的職責就上崗了——事實上這符合當下校園管理的事實。當下,哪怕是小學,也是以“教學”為重,生活老師非常邊緣化,入職門檻普遍較低。所以小陳老師和小花老師作為生活老師的職業(yè)水平,不在相關人群的平均水平之下,甚至可能比一般的生活老師更盡職心責,更想做好,對孩子們也確實表現(xiàn)出更大的耐心。

 

應該說小陳老師和小花老師自身的素質(zhì)已足夠勝任這個職業(yè)角色,他們在這個角色上遇到的種種困惑,表面上看是由于某些學生、某些具體的事件造成的,其實這些困惑全部來源于一個系統(tǒng)——大系統(tǒng)是病態(tài)的,個體就是無力的;小個體如果意識不到這種病態(tài),服從于大系統(tǒng),這種無力感會更強——這就是小陳老師和小花老師,乃至許許多多小學老師經(jīng)常感覺要被學生逼瘋,被工作整得崩潰的原因。這部節(jié)目的價值不在推廣某種理念,而在忠實地記錄,記錄了當下小學教育的現(xiàn)狀,讓我們看到校園在給學生怎樣的一種教育,教師正陷于怎樣的困境,教育正在打著怎樣的死結(jié),我們的教育大系統(tǒng)面臨著怎樣嚴峻的任務。此處所講的“大系統(tǒng)”,部分指體制,更多地指觀念。讓我們把視線切入《一年級》中,以具體的事例來觀察這個宏大的問題。

 

一,漂亮校園掩蓋的有缺陷的寄宿制生活

 

片中說“這是一所優(yōu)秀的寄宿學校”,我認為“寄宿”這個大前提就有問題??雌饋砑揖巢诲e的一伙孩子,在年僅6歲就被送到寄宿學校,主要原因應該是家長對學校能給予的教育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這個幻想應該主要是兩方面的,一是上寄宿制學??梢藻憻捄⒆拥莫毩⒛芰Γ羌乃迣W校能提供比普通公立學校更好的教育。家長愿意用金錢和情感來換取的兩個目標,這是當下很多人的教育價值取向,也具有代表性。但是寄宿制教育真能讓這兩個目標達成嗎。先說第一個目標,兒童是純粹的自然人,要成長為一個社會人,必須依循成長秩序漸次展開。孩子首先要獲得溫飽、安全感、愛和親情等這些自然需求,然后才能發(fā)展出更高一級的自律、合作、利他等意識和能力。而家庭的溫暖,尤其母愛,是一個兒童成長必不可少的心理營養(yǎng)品。如果把孩子早早和父母隔絕開來,讓孩子早早上寄宿制學校,這是無視兒童的自然需求,把某種基于社會需求的設計強加到孩子頭上。兒童原始情感和自然需求得不到滿足,將來社會屬性也難正常成長和表達。用上寄宿學校的辦法來鍛煉“獨立能力”,這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我認為孩子在讀大學前都不應該寄宿。當然,這種否定程度是隨年齡增長而遞減的。幼兒園和小學最不該寄宿,初中也不該,孩子到了高中階段,寄宿制對他的負面影響會小很多,要不要寄宿,需綜合各種條件來考慮,但仍然建議最好住在家里。”哪怕上一個條件差些的學校,一定要讓孩子天天回家。為擇“名?!倍ゼ乃?,是非常不合算的一件事,表面上暫時能獲得一些東西,但從長遠看,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最好的寄宿學校也不能代替母親?!苯ㄗh在接下來的節(jié)目中,可以把鏡頭更多地對準寄宿生活對兒童心理的影響,記錄者本身雖然不必充當評價者,但應該客觀地用鏡頭引導人們?nèi)ビ^察孩子的內(nèi)心,而不要僅僅停留在表面上。至于片中家長們期望的第二個目標能否達成,同樣需要打個問號。下面就鏡頭中呈現(xiàn)的一些具體事例進行這部分內(nèi)容的陳述和分析。

 

二, 學校教育教學生活的幾個主要問題,或說應關注的幾個點。

 

1,太多的紀律束縛著孩子 ,太多的競爭擾亂著孩子

 

從片子中可以看到,紀律和競爭是該校最顯著的兩個教育價值取向,幾乎所有的管理工作都指向這樣的目標。老師竭力維護的是“紀律”本身,即紀律帶來的管理上的簡單和表面上的賞心悅目,卻忘記努力維護兒童的天性,在最大化地把自由歸還給孩子這件事上沒做任何努力。

 

從第一天第一件事開始,孩子們就不斷地被要求安靜、聽話、排隊、手放齊。甚至是去食堂吃飯,也要求必須排隊,從矮到高排——老師這樣做,僅是出于習慣,而不是教育需求——羊群不排隊,也可以從這塊草場移到另一塊。一伙6歲的孩子,智商比羊高得多,校園也比草原小得多,根本不需要擔心走失。所以經(jīng)過課堂的約束后,如果孩子們在老師帶領下,可以不列隊形、形散神不散地一路打打鬧鬧往食堂走去,它是比排得整整齊齊往食堂走更具有“教育性”。片中所展現(xiàn)的校園生活以無處不在的“統(tǒng)一管理”作為審美標準,似乎一致和整齊才是目標,才體現(xiàn)教師的“作為”。這種情況在當下我國的中小學中絕非個案,是極普遍的現(xiàn)象,但它確實是教育中非常典型的一個認識誤區(qū)。凡符合兒童習性的事做起來肯定就要容易,凡違反兒童自由意志的事肯定會制造混亂。沒必要的整齊劃一是反兒童天性的,所以我們看到小陳老師在如何費力不討好地工作,他因為孩子們?nèi)コ燥埱罢娟牪缓枚鷼?,“因為你們站得不好,全部回到教室,出來重新排隊”,這樣的懲罰只是給雙方增加了一些負擔而已,對孩子們形成自覺意識沒有一點好處,因為孩子們沒獲得自我管理的機會,只是在被操控。另外,排隊要求從矮到高地排,這對于吃飯這件事又有什么意義,設想孩子們完全變得“聽話”了,回回都這樣排著整齊的走到食堂,是個頭低的同學總在后面吃飯,還是個頭高的同學總在后面,這樣對孩子們公平嗎?尤其是飯后回教室也要排除,這是比從教室整隊走向食堂更為困難的一件事,孩子們吃完飯有先有后,那么多班級那么多人,重新整一次隊真是太難了,可謂是“勞民傷財”。如果這真是學校管理的常態(tài),校方應該反思一下這個管理細節(jié)的必要性了。吃飯排隊這個環(huán)節(jié)的亮點是兩個孩子比誰高那一段對話,非常精彩,從誰比誰高到宇宙比站起來的火車高,一直說到太陽、黑洞等——在沒有成年人干涉的瞬間,孩子的純真才得以見縫插針地綻放。若我們能從這種自由的瞬間發(fā)現(xiàn)美,就應該努力為孩子營造這樣的機會,而不要處處以“管理”的名義剝奪。減少沒必要的“紀律”,這就是在減少對兒童的損耗,也能大大降低教師的工作量——疲憊的教師沒有好脾氣,也難有高質(zhì)量的教育教學思考和行動,這誰都知道。

 

從這部紀錄片中看到,當下一些教育工作者在兒童教育中對“紀律”的偏好已成為一種偏執(zhí)。哪怕是讓孩子們?nèi)ンw驗,到幼兒園做小老師,活動內(nèi)容也基本上是在做排隊、聽指揮等和紀律有關的事情。幼兒園為什么要強迫做操呢,接下來居然是上課——對小學課堂的復制,一年級的孩子們能做的就是對更小的孩子大吼大叫,要求他們安靜。這導致這些“小老師”們并沒有從小老師的角色上獲得應有的成長體驗,有的人明確表示不喜歡當小老師。他們說不出來,卻能明確感覺到,這體驗不是經(jīng)驗,而是痛苦。所以,經(jīng)過這樣的體驗,即使孩子們從此知道自己作為學生要“聽話”,不給老師添亂子,又有什么意義呢?他的“聽話”是出于自我成長的需求,還是只是為了迎合老師的需要?這樣促成的“聽話”成果,成全的是老師的工作,還是孩子們自身的成長?

 

當下學生們的校園生活,不僅被各種“紀律”切割成碎塊,更被各種競爭不斷地拋入心理失衡中,校園生活總體地呈現(xiàn)碎片狀,不斷地打亂著兒童的心理秩序,使孩子們變得更鬧騰,更沒有規(guī)則,成人為孩子設計了太多反自然的框框,孩子就無法葆有一顆平靜而純真的心。這是全社會的一個問題,片中涉及的學校也沒能走出這個怪圈。

 

 

鄭重的聲明:本網(wǎng)站中轉(zhuǎn)載的一切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覺侵權(quán),一定在第一時間刪除!衷心感謝原作者!

3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關注心理健康(團體輔導)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網(wǎng):?http://99yu99.com.cn

企業(yè)微博網(wǎng):?http://e.weibo.com/xmxljg

企業(yè)博客網(wǎng):?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機構(gòu)地址:廈門思明區(qū)嘉禾路337號中關委大廈1108室

溫馨提醒:為了保護當事人隱私,本版案例細節(jié)均經(jīng)過處理,請不要對號入座。


?相關文章

時間 : 2020-12-28
標簽 : ,,,,,,,,,,,,,,,,,,,,,,,,,,,,,,,,
分類 : E 親子家庭教育
評論 : 0條

= 14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