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形治療的觀點與應用

149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完形治療的觀點與應用

 

一、人性觀-

 

1.完形治療法的人性觀系以存在哲學與現(xiàn)象學為基礎:認為真正的知識是由知覺者的立即體驗而產(chǎn)生。治療的目的并不在分析,而是在整合一個人不時存在的內(nèi)在沖突。「重新?lián)碛小箓€人曾經(jīng)否定的部份,以及整合的過程需要逐步漸進,直到當事人堅強得足以繼續(xù)自己的成長為止。而藉由察覺,一個人可以作決斷,并且因而生活得更有意義。 -

 

2.完形治療法基本上假設個人能有效地處理生活上所發(fā)生的問題,特別是能夠完全察覺發(fā)生在自己周遭的事情。人們經(jīng)常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去逃避某些可能面臨的特定問題,因此,在其成長過程中往往會形成一些人格上的障礙。對此,完形治療法提供了必要的處理方式與面對挑戰(zhàn)的技巧,它幫助當事人朝著整合、坦誠,以及更富生命力的存在邁進。 -

 

3.完形理論對於導致改變所做的假定:我們越不想成為怎樣的人時,我們越會保持不變。根據(jù)貝瑟(Beisser, l970)對於導致改變的理論指出,當我們察覺到我們是怎樣的人(相對於努力想成為我們并「不是」的那種人)時,我們就會改變。對當事人而言,重要的是,盡可能完全地認清自己當時的處境身份,不要自己不是「哪種」人而拚命想成為「那種」人。 -

 

二、此時此刻-

 

1.依培爾斯之見,除了「此時此刻」,沒有東西是存在的。因為往者已矣,來者則尚未臨,只有現(xiàn)在才是最重要的。完形治療法的主要理念之一就是:強調(diào)此時此刻,強調(diào)充分學習、認識與感受現(xiàn)在這一刻,留戀過去就是在逃避體驗現(xiàn)在。 -

 

2.波爾斯特(Polster,1973)曾根據(jù)「存在與現(xiàn)在」(now ethos)的思想提出了一個命題:「力量存在於現(xiàn)在」(Power is in the present)。他認為,對許多人而言,「現(xiàn)在」這股力量幾已喪失。他們不知把握此時此刻,卻把精力虛擲於悲嘆過去所犯的錯誤,枯思冥想該如何變化生活,抑或浪擲精力於未來無止盡的抉擇與計劃中。當他們把精力投向追憶過去或冥想未來時,「現(xiàn)在」的力量便消失無蹤。但波爾斯特(1987a)也指出:若把治療焦點過度集中於此時此地,也會有走火入魔的危險,他認為應適度地讓當事人說出他們自己的故事,其中可能包括了對其過去、現(xiàn)在及未來同時進行治療。 -

 

3.為了有效幫助當事人接觸現(xiàn)在,完形治療者常會問「是什麼」和「如何」的問題,而很少問「為什麼」的問題。為了增進當事人對現(xiàn)時的察覺,治療者鼓勵以現(xiàn)在式對談。治療者常會問類似這樣的問題:「現(xiàn)在發(fā)生了什麼事?」、「現(xiàn)在進行什麼事?」、「當你坐在這里試圖表達時,你體驗到什麼?」、「此刻你察覺到什麼?」、「你如何體驗你的恐懼?」、「你如何試圖從此刻中退卻?」等等。培爾斯(1969a)認為:當一個人在平息激烈情緒反應的情境下,才能思索為什麼他(她)會有如此之感覺,而「為什麼」的問題只會導引當事人去編造合理化的解釋及「自我欺騙」,進而離開此刻立即性的體驗。更明白的說,「為什麼」的問題將導致當事人不停地、頑固地去思索過去,從而助長他們抗拒去體驗現(xiàn)在。 -

 

4.從回答完形治療者所問的問題與進行的練習當中,可發(fā)現(xiàn)當事人用來逃避現(xiàn)實的方法。大多數(shù)人只能短暫的停留在現(xiàn)實,他們總是在找尋截斷現(xiàn)時之流的辦法,同時常彷佛與現(xiàn)時經(jīng)驗無關似地提及自己的感情,卻不去體驗他們此時此地的感受。培爾斯從事完形治療的宗旨就是在幫助人與現(xiàn)實活生生的接觸與體驗,而不僅是去談論經(jīng)驗而已。因此,假使當事人一旦談及悲傷、痛苦或迷惘時,治療者就會嘗試用各種方法來讓當事人現(xiàn)在就去體驗悲傷、痛苦或迷惘。倘若一昧地去探討困境人的問題,極可能會變成一場無解的討論,或是無止境地探索問題潛藏意義的一種文字游戲。就心理面而言,這是抗拒成長的方式之一,同時也是某種型式的自我欺騙。因為在面對問題、討論問題時,當事人常會欺騙自己并以為自己正在解決問題,甚至認為自己已更進一步向成熟階段成長。為了降低這種危機,治療者在輔導時應設法增強或夸大某些情感的表現(xiàn)。例如,在團體輔導過程中,治療者可請其中一位自覺能取悅他人或符合他人期望的當事人,立即在該團體中去取悅某些成員。 -

 

綜前所述,完形治療法是否就主張忽略過去?如果說完形治療者對當事人的過去并不感興趣是不正確的;事實上,完形治療者認為,當過去與一個人現(xiàn)時功能的重要課題有所關聯(lián)時,過去就是重要的,又當過去與一個人現(xiàn)時所表現(xiàn)的態(tài)度或行為有關聯(lián)時,就要盡可能的把那些過去帶入現(xiàn)在加以處理。因此,當當事人談及他們的過去時,治療者將要求他們藉著重演過去而將之導入現(xiàn)在。治療者指導當事人「將想像帶到此地」(bring the fantasy here),試著再次體驗先前所經(jīng)驗過的情感。諸如:不要當事人僅談論童年時期與父親相處間不愉快的創(chuàng)痛,而要當事人在想像中變成那個受創(chuàng)傷的兒童,直接與父親談話。透過此種想像歷程,再度體驗當初所受到的傷害,進而釋放該傷害,再運用潛力的發(fā)揮達成進一步的了解及解決。 -

 

三、未竟事務-

 

1.完形治療的另一個重要焦點為「未竟事務」(unfinished business),它系指未表達出來的情感,包括:悔恨、憤怒、怨恨、痛苦、焦慮、悲傷、罪惡、遺棄感等。雖然這些情感并未表達出來,但卻與鮮明的記憶及想像聯(lián)結在一起。由於這些情感在知覺領域裹并沒有被充分體驗,因此就在潛意識中徘徊,而在不知不覺中被帶入現(xiàn)實生活里,從而妨礙了自己與他人間的有效接觸。未竟事務常會一直持績存在著,直至個人勇於面對并處理這些未表達的情感為止。就未竟事務的影響力而言,波爾斯特(1973)認為:「這些未完成的事情終究會被設法去實現(xiàn),當它們蓄積了足夠的力量時,個人進而會受到偏見、擔憂、強迫行為、被壓抑之精力及許多自我挫?。⊿elf-defeating)行為的困擾」。 -

 

2.由於過去未被認知的情感所衍生的一些非必要性的片斷情緒,擾亂了以現(xiàn)在為中心的察覺。根據(jù)培爾斯(1969a)的觀察,悔恨是末竟事務中最常見、最惡劣的一種。依照他的看法,當人們悔恨時就把自己給困住了,既不愿讓悔恨就此算了,也不能做坦誠的溝通,除非把悔恨發(fā)泄出來。因此,培爾斯主張把悔恨表露出來是必須的,未表露出來的悔恨經(jīng)常會轉變成罪惡感。換句話說:「無論何時,當你有罪惡感時,就去找出悔恨的原因,并把它表達出來,簡化原本紛亂的要求」,則問題自可迎刃而解。 -

 

例如,一個從來沒有真正感受到母愛的人,在他身上便可以發(fā)現(xiàn)未竟事務是如何困擾著他,同時顯現(xiàn)在他的一些行為當中。他也許會怨恨他的母親,因為不管他如何表現(xiàn)以尋求母親的贊美,但母親卻總讓他覺得自己是多麼的笨拙。因此,他把對需要母親贊美的需求,轉化為對女性的追求,用以證明他是一個有用的男人。盡管他運用了各種策略來讓女人贊美他,但總還是覺得不滿足,此便是未竟事務妨礙他與女性有坦誠的親密關系使然。因為他的需要是兒童式的,而非成人式的。在他能體驗到真正的滿足前,他必須先去完成未竟事務的體驗,換言之,他需要回到原來的未竟事務上,把原不為人知的失望與憤怒的情感表達出來,解決原存的僵局。 -

 

4.「困境」(impasse)或稱為「膠著點」(stuck point),是指個體認為自己無法支援自己,而必須尋求外援的一種情況。解困常用的方法包括操縱別人,但這種方法雖能代替自我支援,卻無法成為自我真正的養(yǎng)分來源(Yontef,1993)。身處困境時,當事人會想藉著扮演脆弱、無助、愚蠢、或低能等角色來改變環(huán)境。諮商員的任務在於協(xié)助他們突破困境,使成長化為可能。諮商員可以提供情境并鼓勵他們充分去體會其中膠著的經(jīng)驗,使他們能夠接觸到自己的挫折感。如果當事人能夠認清并接受自己是怎麼的人,而不是只希望成為怎樣的人,那麼他們將更可能有所改變。完形治療法背后所根據(jù)的理念是,個體都有自我實現(xiàn)與追求成長的傾向,以及如果他們接納自己所有的各個面而不加以做價值判斷的話,他們就能夠開始有不同的思考、感受、與行為。 -

 

四、逃避-

 

逃避(avoidance)是一個與末竟事務相關的概念。它所指的是人們用來避免面對未竟事務、避免去體驗未竟情境所引發(fā)的不愉快情緒所使用的工具。培爾斯(1969a)認為,大多數(shù)人都寧可逃避體驗痛苦的情緒,而不愿去做必要的改變。因此,他們會變得遲鈍、無法突破僵局,從而阻礙了成長的可能性。培爾斯也提及,災難的預期是我們自己想像出來的,它使我們心理變得遲鈍;諸如:「如果我充分地表達我的痛苦,對方會覺得難以忍受,而將永遠不再理會我」;如果我向我生命中最親密的人物表達我的憤怒,他們將離棄我」;「如果我對我曾失去的表示哀悼,我便可能會深陷於沮喪當中,永遠跳不出那個無底洞。」 -

 

培爾斯認為,上述那些想像使我們?nèi)狈盍Γ驗槔媚切┫胂?,我們逃避了生活中必要的冒險。因此,完形治療者鼓勵當事人在治療階段,充分表達以前從未直接表達的緊張情緒。如果當事人表示害怕觸及其潛藏的怨恨及惡意,治療者也許會鼓勵他們就把自己變成懷有怨恨及惡意的人,然后去表達這些負面的情感。藉著體驗當事人原極力排斥的自己之另一面,他便開始了一個整合的歷程,讓自己超越并克服原阻礙其成長的僵局。透過超越逃避,當事人就可掃除阻礙現(xiàn)在生活進行的未竟事務,而邁向健康與和諧。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關注心理健康(團體輔導)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網(wǎng):?http://www.99yu99.com.cn

心理健康網(wǎng):?http://xmxljg.com

企業(yè)微博網(wǎng):?http://e.weibo.com/xmxljg

企業(yè)博客網(wǎng):?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機構地址:廈門思明區(qū)嘉禾路337號中關委大廈1108室

廈門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尊重您的個人私密,使隱私權得到充分的保障)


?相關文章

時間 : 2018-10-28
標簽 : ,,,,,,,,,,,,,,,,,,,,,,,,,,,,,,,,,,,,
分類 : L 老人關愛
評論 : 0條

= 12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