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個“防守型”父母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gòu):
“媽媽你看,我做了一個修車廠?!薄皨寢屛医o你講這個故事吧”“哦,好吧。”“哇,這么厲害。”“真好。”我承認自己不是每次如此回應時都滿懷真心。“媽媽,你不要說‘哦’;你不要說‘好’;你不要說‘厲害’;你不要說‘真好’?!薄班拧!薄皨寢專悴灰拧??!薄澳俏覒撜f什么?”“你閉嘴?!蔽尹c頭?!皨寢?,你不要點頭?!痹捯魟偮洌腋械阶约合癖稽c了穴一樣,無法言語,動彈不得,內(nèi)心奔潰。我疑惑:本來“好心”給點共情式的回應,但從效果看卻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你是否有過這種感受:有時候無論怎么說、怎么做,孩子都表現(xiàn)出抗拒。到底怎么做才能和孩子好好交流呢?
孩子有情緒了,父母要“做什么”?
先扯扯武俠小說里的外功、內(nèi)功之說。我們知道,外功是一些秘籍口訣、招式招數(shù),比如“降龍十八掌”;內(nèi)功指武學修為、心法氣功,比如“打通任督二脈”。外功比內(nèi)功更易入門,但要想強大,還需苦練內(nèi)功。同樣的招數(shù),有人使得平淡無奇,有人使得驚天動地,這背后正是內(nèi)功深淺的區(qū)別所在。再說說共情,它又稱為“神入”,是一個人的靈魂通過無意識的通道,自然而又靜悄地進入另一個人的精神領(lǐng)域,去體會另一個人的情緒、感受的過程。比昂說,“要想了解零,先要成為零”,正是共情、神入的境界。經(jīng)常聽到“共情孩子”的一些金句名言,我們也努力地實踐,但是效果不盡如人意。很多時候我們對共情的理解是必須做點什么,就像平時工作學習必須做出成績一樣,要看得見、摸得著。但和孩子相處,“技巧”和“做法”都屬于外功的熱情流露,而真正的共情,是內(nèi)功的細水長流。育兒這門課,很考驗父母的共情功底(內(nèi)功),共情做扎實了,父母的各種反應(外功)散發(fā)的味道就會恰如其分,即便是“不做什么”,也足以“所向披靡”。
因此,養(yǎng)育中對孩子的共情,有時真的不需要做太多,節(jié)制自己的反應、反觀自己的內(nèi)心更重要。上述例子,孩子要我閉嘴,表露出對我的反應的不滿。因為我的各種話頭上的回應,在他看來都是敷衍:媽媽還在我外面,無法進入我的內(nèi)心真正理解我。而當我閉嘴時,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注意力反而從彌散變?yōu)榧校业哪芰烤奂胶⒆拥膭幼?、神態(tài)、語氣帶給我的感受上,我更能真切地去體會孩子內(nèi)心的那份新奇和喜悅。孩子從開場到要我閉嘴的過程,表達了他希望我理解他、神入他的愿望。再舉個例子。當孩子因失去某樣東西而傷心欲絕的時候,誤解共情的父母會有意識地啟動“神入”模式,對孩子說:“我知道你很難過,好了好了,不哭了,哭也沒有用,我再給你買一個?!比缓笙敕皆O(shè)法拿其他事情去引開孩子的注意力,試圖把孩子從傷痛中拉出來。但這種做法往往收效甚微,還有可能加重孩子的反感情緒。
這表面上是共情,但實質(zhì)是沒有經(jīng)過心域運作而直接彈出去的焦慮。真正的共情是,我首先用我的心,而不是用我的語言和行動,去體會你的情緒。這種“體會”并非用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去展現(xiàn),而是停留在空氣中的彼此深度鏈接。對于被共情者來說,相當于即便你不做什么,我也知道你懂我。所以,共情這門內(nèi)功心法,如果修煉到位,不需積極地去做什么,有時甚至只需無聲的陪伴,就足夠了。
你的“做什么”,可能是在抵御焦慮
相信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與人交往中不自覺地做出一些動作反應,比如搔搔腦袋,撥撥頭發(fā),抬抬眼鏡,清清嗓子等等。這些小動作,許多時候是在隔離關(guān)系帶給我們的焦慮,或者說是在切斷、推開焦慮,又或者說是給焦慮一個打擾,讓焦慮不要那么囂張地吞噬我們。打比方,在動力團體小組里,有成員訴苦落淚,該成員的情緒、感受必定會散落到其他成員身上,從而誘使其他成員紛紛為其遞紙巾擦眼淚??陀^分析遞紙巾這個舉動,是在傳遞一個信息:你的難過蔓延到我這邊來了,導致我很焦慮,所以你趕緊擦掉你的難過,好讓我的焦慮消失。當然從社交禮儀角度看,遞紙巾這個動作符合現(xiàn)實需要,只是遞紙巾的人倘若能看到自己遞出去的除了紙巾還有什么,就更好了。同樣地,父母對待孩子的許多言行,也是在抵御自身的焦慮。舉個例子,一名小學生在學校被一位正在怒罵全班的老師不小心弄傷了臉,回家告訴媽媽,媽媽無意識地說了一句:“老師不是故意的,原諒老師吧”。翻譯一下媽媽的話,就是“這個事情讓我很焦慮,只要你原諒老師了,這個事情就完了,趕緊讓這個事情結(jié)束,我不想焦慮”。所以這句話并沒有對孩子起作用,反而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理解。如果這位媽媽能夠稍微抑制自己著急做點什么、說點什么的沖動,停頓一下,用心地聽,體會自己內(nèi)心的活動,不急于給出反應,也許她就能進入孩子的內(nèi)心,去體會孩子的傷痛?;蛟S孩子傾訴后經(jīng)歷一段沉默,就得以療愈。而我家孩子的例子里,我基于“假共情”而著急作出的“假回應”,同樣散發(fā)著焦慮的味道。好像不馬上說點什么,就對不起孩子的那份熱情,就無法抵御我自身的疚意和緊繃。當然,我家孩子的例子也許有點極端,對回應的要求過高,但我想借此表明:孩子具有敏銳捕捉父母潛意識想法以及精準判斷情感真?zhèn)蔚哪芰Γ麄儗Ω改阜磻拿舾卸炔蝗莺鲆暋?/p>
作者:梁舍予
鄭重的聲明:本網(wǎng)站中轉(zhuǎn)載的一切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覺侵權(quán),一定在第一時間刪除!衷心感謝原作者!
關(guān)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關(guān)注心理健康(團體輔導)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網(wǎng):?http://99yu99.com.cn
企業(yè)微博網(wǎng):?http://e.weibo.com/xmxljg
企業(yè)博客網(wǎng):?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機構(gòu)地址:廈門思明區(qū)嘉禾路337號中關(guān)委大廈1108室
溫馨提醒:為了保護當事人隱私,本版案例細節(jié)均經(jīng)過處理,請不要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