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倒數(shù)第二到高考逆襲 白巖松:誰的成長不是驚心動魄的

u=2172715935,1128540796&fm=23&gp=0

??????? ?7月4日,北京中考成績公布,很快,白巖松就知道自己兒子的成績,“是個高分”。

  白巖松松了一口氣,不僅因為兒子“考得好”,更在于“沒考得太好”。中考前,他和孩子開過一個玩笑,“你要是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我跟你急,你要是考了第一,就跟你斷絕父子關系?!?/p>

  以白巖松的個人經歷來說,有誰能想到一個曾在班里成績倒數(shù)的人,在三十多歲時就已經抱得“中國金話筒獎”,以及后來的“中國十大杰出青年”、長江韜奮獎和中國電視榜 “最佳時評節(jié)目主持人”獎呢?近日,白巖松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的采訪,談起自己的成長和教子經歷。

  從倒數(shù)第二到高考第八的逆襲

  白巖松小時候對成績并不是“很在意”,中考時,他只比當時的重點高中錄取線高出一分。

  就在中考的前幾天,他的精力還放在黑澤明的《姿三四郎》和衛(wèi)冕冠軍阿根廷0比1負于比利時的世界杯揭幕戰(zhàn)上。那是1982年,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火遍大江南北,白巖松躲在同學家的黑白電視機前面正看得津津有味,卻被母親逮個正著。

  這種“不好好上課,不好好學習”的習慣一直保持到高中,整個高一高二,白巖松在老師眼中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差”學生,用白巖松自己的話說,“我最慘的時候,混到全班倒數(shù)第二?!?/p>

  直到高三,到了“之前陪你玩的同學都跑去復習”的時候,白巖松才意識到,“是該沖刺了”。

  接著,他用了一年的時間,從倒數(shù)的位置追到了全班前10。在最后一個學期的模擬考試中,如果不算上外語,他的成績總分在全班就是“第一、第二”。

  聊到這里,白巖松特意強調說:“我不覺得這可以讓其他孩子借鑒,因為我是文科,可以完成這個逆轉,理科可能很難?!?/p>

  更為重要的是,白巖松有著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和規(guī)劃,而不是沒頭緒地復習。

  對文科生來說,不需要做過多的練習,所謂復習就是看書和背書,白巖松的方法是,把語文書、歷史書、地理書等所有需要復習的書全都釘在一起,然后計算著日子,在高考前,每天需要看多少頁,只要今天看完了,扔下課本就出去玩。

  計劃一條一條地落實,高考前,白巖松從頭到尾看了4遍,“我不認為這是我有毅力的表現(xiàn),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有了計劃然后按照計劃去做是很簡單的事情,因為,當你量化之后,目標感強了,這比你糊里糊涂傻看要輕松得多。”后來,他以全班第8名的成績考上了當時的北京廣播學院(現(xiàn)名中國傳媒大學)。

  那一年,他所在的班級拿了內蒙古自治區(qū)“四個第一”,“一個總分第一和三個單科第一”。高考復習時,班里同學常常在課間“彼此發(fā)難”,考的內容卻是“課文以外的東西”,比如說“正文下面的各種注釋”,白巖松說,“在這樣一種充滿樂趣和友誼的環(huán)境中,你作為一個個體,也會學得非常有勁兒。”

  回過頭看高考,白巖松曾經對母校的師弟師妹這么說:“為了讓別人看到你卓越的才能,你必須先擁有優(yōu)秀的成績。如果你說,我現(xiàn)在有很多卓越的才能,只有學習成績不好,那么,在目前這個年齡段,你就擁有不了讓別人接受你的機會。所以,我們要清醒地意識到,在我們讀初中、高中、大學時,我們的才能要透過我們的學習成績去展現(xiàn)出來,尤其在高中階段?!?br /> 愛讀閑書的狂熱分子

  與“不愛看課本”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從識字開始,白巖松就是一個愛讀雜書的“狂熱分子”。

  1980年代,文學熱席卷中國。《人民文學》、《收獲》這些純文學期刊,都達到了百萬份的發(fā)行量,白巖松的中學時代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度過的。

  在那樣一個“書店里有書也沒錢買書,更沒有電腦和網絡去看書”的年代,白巖松所在的城市有兩個圖書館,為了能讀到書,他便拿著母親的借書證,頻繁穿梭其中。這個在當時“只比柜臺高出半頭”的男孩已經開始嗜書如命了,“一個借書證已經滿足不了我讀閑書的頻率了!”

  當時,母親每把新的《十月》、《當代》拿回家里,白巖松就搶著去看。他還依稀記得,當時尤愛科幻小說,比如《小靈通漫游未來》、《飛向人馬座》以及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還有中篇和長篇小說,比如《高山下的花環(huán)》,等等。

  當然,愛讀書和他的家庭氛圍也分不開。白巖松的父親、母親、姑姑、舅舅以及舅媽都是教師,非常喜歡讀書,而且他讀什么書,從來也不干涉。

  如今,不少家長不愿讓自己的孩子去讀課外書,或是閑書,但在白巖松看來,“書無閑”,如果非要定義課外書是閑書的話,也還是一定要讀,因為,“不從閑書進,無法從正書出”——

  一上來就讀正書,孩子讀不進去,沒有樂趣,慢慢地,他就視讀書為畏途,不進去了,這就“瞎了”。而從“閑”進,就是為了讓孩子從興趣出發(f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養(yǎng)成讀書和聆聽的習慣。

  白巖松的兒子也是一個書迷??煨W畢業(yè)時,白巖松的孩子迷上了金庸,并一口氣讀完了金庸全集。之后,孩子便對清朝、明朝的歷史來了興趣,便去找這方面的書看。此外,孩子像白巖松一樣也喜歡上了搖滾樂,但白巖松對此沒有絲毫的緊張,“可能很多人會認為這不是瞎聽嗎,有什么用?但是,他在聽搖滾樂的過程中,每天翻譯一首歌詞,英語水平上升得很快?!?br /> 誰的成長不是驚心動魄

  對于孩子的興趣,白巖松也從不去刻意地培養(yǎng),“只有讓孩子自由,才能成長得更快?!比缃瘢⒆拥呐d趣、愛好基本上都是“耳濡目染”的結果,白巖松喜歡看球,孩子也愛看球,白巖松是阿根廷的球迷,孩子小名則叫巴蒂。

  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白巖松對孩子興趣的支持近乎于“縱容”。曾有一次,在第二天有課的情況下,他同意孩子在頭一天半夜看球,結果是孩子次日放學回家驕傲地告訴他:“我們班沒有任何人敢這樣。”如今,孩子已經晉升為一支民間球隊的隊長,白巖松對此有說不出的“開心”。

  同樣地,白巖松并不認為“看球是瞎看,沒啥用”,這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白巖松舉了個例子,孩子最喜歡的是曼城隊,有一場事關曼城隊奪冠的比賽,同樣是在夜里看。在比賽接近尾聲時曼城隊還是1∶2落后,但就在最后的四五分鐘,奇跡出現(xiàn)了,曼城補時3分鐘連入兩球逆轉,奪冠!

  “請問在人生中,哪有這么好的機會,讓孩子感受到不放棄,結果可能會發(fā)生改變的例子。課堂上給不了。”因此,即便是在那天,孩子一直到兩三點還沒睡,但白巖松相信,孩子第二天上課一定比往常更認真。

  白巖松相信這樣一句話:閱讀打開世界,但是運動讓人更早地體驗到分享、團隊精神以及勝敗的意義。

  外界通常對白巖松有一個誤解,就是作為一個全國人民都熟知的“國臉”,他應該不是一個好父親,“他那么忙,哪來時間陪孩子,又拿什么影響孩子?”

  白巖松對此不置可否,但他舉了個例子,他家里住頂層,每到晚上坐電梯回家。上了頂層后,他都會摁下“1層”,讓電梯下去。因為晚上的大多數(shù)人都是回家,如此方便其他回家的人,縮短等待時間。后來,白巖松發(fā)現(xiàn),以后每晚回家,孩子非常自然地也有了這個習慣,而他從未跟孩子說過“你該怎么怎么做”的話。

  “家長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角色,所謂言傳身教,你認為這個年齡的孩子,你天天摁在這兒,跟他講大道理有用嗎?”白巖松問。

  孩子中考完的這個假期,白巖松希望他多跑出去玩,讓自己放松放松,并開玩笑似地告訴他,“你要是在這個假期學習,我打斷你的腿”,突然有一天,孩子跑過來說,“老爸,我特想學習”。“你每天翻譯一篇歌詞不就行了?”白巖松說。

  “你以為天天讓孩子學習有用嗎,但是反過來,你不讓他學習,他再主動要求去學,就是出于一種習慣和樂趣,這樣不更好嗎?”白巖松說。

  談及自己對孩子的教育,白巖松也常?;貞浧鹱约旱某砷L經歷。事實上,像第一次一起抽煙,一起喝酒這樣的哥們兒義氣,所謂的壞孩子生活離白巖松也不遠。他說,“把任何一代孩子中學時代的成長真相,和盤托出在父母面前的話,一定會讓他們感到驚心動魄!”有幾個人沒打過架,有幾個人沒偷偷地抽過煙、喝過酒,偷偷地單相思過?白巖松認為,要接受這些,只要它沒有變成主體,就沒問題,不經歷這些“好奇”,被改變,怎么可能成長?成長,就是充滿好奇、波折,但也在不斷地被校正、改變。

  就像很多父母對中學生談感情問題時所說的,“思想可以很復雜,但行為要簡單”,白巖松對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他說,“如果成長永遠是一個模式,順理成章,陽光燦爛,潔白無瑕,那不是成長,那是不合格的文學創(chuàng)作。成長是真實、立體的,也會讓人有一些擔心,但不出格,守住底線就行。”


?相關文章

時間 : 2013-07-25
標簽 :
分類 : H 考試壓力
評論 : 0條

= 6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