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癥:毀掉你人生的頑疾

9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毀掉你人生的頑疾

 

有人發(fā)起了一個拖延癥的帖子,網友們紛紛跟帖,公布自己曾經因拖延付出的代價:有人錯過了出書的機會,有人錯過了高薪的工作機會,有人因為玩空當接龍游戲錯過了對國足隊員的采訪,甚至有人因此失掉學業(yè)、丟掉文憑。?

 

將近凌晨一點,26歲的小蘇終于修改好了他的信用卡信息,包括賬單地址和工作單位。打電話到人工服務臺,幾分鐘就完成,他卻足足拖了兩個月。前一天是周日,他剛剛參加了醫(yī)藥代表的職業(yè)資格考試。事實上,他直到周五才開始溫習。上學的時候他就習慣考前突擊,幸運的是,成績一直還過得去,于是習慣就此沿襲下來。

 

兩個月前,他好奇自己有多少同道,鍵入關鍵詞拖延癥,搜索到了豆瓣網小組我們都是拖延癥,毫不猶豫地加入了。

 

拖延和焦慮有關

 

明明知道那么多事情堆在眼前:攤開的文件、散亂的衣櫥,或者只是一個該打的電話、一封該發(fā)出去的郵件,還有自己焦急不安的小心臟,我們還是邊咬著手指甲,邊也許只是發(fā)呆地說,再呆一會兒,就一下下……

 

這一段介紹是成員加入小組后首先看到的文字。2007年5月,在一家雜志負責市場工作的Fisher建立了小組,初衷源于她對自己的瑣碎拖延產生的主觀感受:天黑了又白了,心情愈加沮喪卻伴隨偷來歡愉般的戲謔。

 

個人生產力專家戴維·艾倫曾總結過工作生活中引起拖延的兩種情形:一種是很多煩人的小任務,它們會中斷生活,但影響不大,比如收拾一個亂七八糟的房間;另一種則屬于超出能力的控制范圍,甚至可能讓人害怕、或對當事人生活影響非常大的任務–兩種情形都和焦慮有關,而不是懶惰。

 

拖延癥,好像就是在說我!每天平均有30人加入到這個小組。的確,在人們看來,拖延(Procrastination)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西南大學心理學院教授鄭涌則認為:現象具有普遍性,&dot癥&dot則帶有臨床色彩,不具普遍性,并有相應的診斷標準。目前而言,拖延只是一種現象,還算不上病癥。

 

根據美國芝加哥德保爾大學心理系副教授費拉里1996年發(fā)布的調查結果,有70%的大學生存在學業(yè)拖延的狀況,正常成年人中也有多達20%的人每天出現拖延行為。

 

在1988年出版的《現在就做》一書中,心理學家尼爾·弗瓦爾說:人們拖沓的主要原因是恐懼。該書的副標題是克服拖延,享受無罪的玩樂。

 

Procrastination一詞的拉丁原文procrastinatus,取意將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該詞的最初亮相是在愛德華·霍爾出版于1542年的書里。幾乎是相同的年代,正處于明清交替的中國,一位名叫錢鶴灘的學者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明日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圣經從希臘文翻譯為英文的過程中,拖延更多被譯成罪過(sin),直到工業(yè)革命后,拖延才逐漸具有了現在的含義,被視為以推遲的方式逃避執(zhí)行任務或做決定的一種特質或行為傾向,是一種自我阻礙和功能紊亂行為。

 

在大多數心理學家看來,拖延這種推遲執(zhí)行任務的行為是人們對抗焦慮的一種辦法,而焦慮大多來自做出決定或開始、完成一項任務。個人的拖延行為往往緣于壓力、犯罪感以及個人效率的降低–這些感覺綜合起來,往往又加劇了拖延行為。一般來說,一定程度內的拖延行為都屬正常,但長期的拖延則很可能是心理或者生理失調的一個表現。

 

拖延是與自我控制對立的沖動

 

初進小組的新鮮過后,小蘇發(fā)現,組內的發(fā)言更多是個人經歷的列舉,沒有太多專業(yè)人士的指導。一個月后,他決定求助心理診所,并打算將全部治療過程記錄下來。他很認同心理醫(yī)師的話:拖延就是缺乏對自我的管理,從情緒到時間。

 

從行為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美國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學的心理系教授詹姆斯·馬則認為,拖延是與自我控制對立的沖動的特殊形式。他還發(fā)現,當需要在兩個任務之間作選擇,研究對象往往寧愿選擇不太緊急的那一個–雖然那項任務更繁重,但拖延更有愉悅感。

 

外在的環(huán)境對我有一個要求,而我會有自己的想法,做事時會推遲。在成長的過程中,漸漸形成了對拖延的愉悅感,到后來形成了習慣,若不拖延還會有焦躁等負面感受。跟隨心理醫(yī)師精神分析式的引導,小蘇漸漸對自己的拖延有了這樣的認識。

 

他原本在南京,讀書,工作,上司是一位和藹的老人,輕易不斥責下屬。小蘇漸漸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工作報告經常遲交,幾天,一周,直到一個月,上司不再沉默了。加上在買房的事情上一直拖延,女友誤會了他,兩人分手,小蘇在悔恨中離職。離職的時候,還有兩萬元的發(fā)票沒有報銷呢。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一群男孩總是喜歡到某處草坪踢球,草坪的主人屢屢勸止無效,想出一個主意。他對男孩們說:如果你們每天來踢球,我愿意給每人每天一塊錢。男孩們欣然同意。第二日,主人說:以后,我只能給你們五毛錢。男孩們勉強接受。第三天,主人不再發(fā)錢,男孩們忿忿離開:以后誰還愿來這兒踢球呢?

 

從精神分析的角度看,這則故事寓含了一種普遍現象:即使與之前的意愿相符,個體也會對強加的要求有逃避的傾向。為獲得自主的控制感,對外來的任務采取拖延回避,不失為便捷的途徑。

 

更何況,有時拖延甚至是被鼓勵的。大部分拖延者在接受開放式訪談的過程中,都會提到相似的經歷:拖延并不曾真正帶來危害,趕在最后一刻搶閘完成了任務,同時滿足了虛榮心–只用很短的時間卻能取得不錯、甚至比別人好的結果。無形中,自己最適合短期高壓的工作狀態(tài)的心理得到強化,并對今后的工作產生暗示。如此周而復始,反復循環(huán)。

 

有時拖延是為了追求完美

 

在一篇人氣很高的帖子中,拖延小組的成員紛紛跟帖,公布自己曾經因拖延付出的代價:有人錯過了出書的機會,有人錯過了高薪的工作機會,有人因為玩空當接龍游戲錯過了對國足隊員的采訪,甚至有人因此失掉學業(yè)、丟掉文憑。

 

按照安吉拉的理解,這些不能按時完成任務的情形屬于消極的拖延。安吉拉是哥倫比亞大學組織心理學系的教授,在《對拖延的再思考:態(tài)度和行為中積極拖延的正面效果》一文中,她將拖延區(qū)分成兩種狀態(tài):消極拖延和積極拖延,相比之下,后者往往更喜歡在壓力下工作,這樣他們可以做出更深思熟慮的決定,并更及時地實行。

 

時間緊迫往往逼得我才思泉涌。在去年12月的一篇博客中,知名寫手柏邦妮記錄了她的一次緊張經歷:7小時的劇本會后,分秒必爭地趕回家,編輯們全體在等她的封面文章,趴在電腦前一口氣寫了5000字才作罷。

 

除了焦慮和逃避控制,常與拖延聯(lián)系起來的,還有完美主義。費拉里教授認為,某些拖延行為并非拖延者缺乏能力或不夠努力,而是某種形式的完美主義或求全觀念的反映,他們共同的心聲是多給我一些時間,我可以做得更好。

 

拖延小組中,除了小蘇,還有一位成員備受關注。在一篇《攻克拖延癥》的熱帖中,她記錄了自己與心理醫(yī)師交流,并根據醫(yī)師的引導分析自身拖延的緣由、讀心理學書籍的心得,甚至詳盡到幾點鐘起床、幾點鐘到教室的日常規(guī)劃。她的昵稱是完美是個夢,英文ID是perfectionism(完美主義)。

 

關于拖延的研究也處在拖延中。鄭涌教授表示,國外對拖延的研究也只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國內則一直缺乏這方面的研究。關于拖延的界定,一直沒有一個研究者普遍接受的定義,也從未形成一個全面的理論。但拖延無時不在。

 

關于拖延的生理學根源研究,目前大多圍繞前額葉皮層的功能。這個腦區(qū)負責大腦的執(zhí)行功能,比如計劃、沖動的控制和注意力,還起到過濾器的作用,降低來自其他腦區(qū)分散注意力的刺激。前額葉皮層的損傷或者低活動性,會導致過濾雜擾刺激的能力降低,進而使處理任務的組織能力變差。

 

由于工作時間的安排,小蘇原定為期六周的治療才進行了不到三分之一,但他覺得效果還是挺明顯。至少現在,他已經修改好了信用卡信息,并且整理好了發(fā)票預備明天報銷,他決定,這一次無論如何不會再拖延了。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關注心理健康(團體輔導)15305020431

心理官方:http://www.99yu99.com.cn

心理健康:http://www.xmxljg.cn

心理輔導:http://weibo.com/fjxlzx/

心理治療:http://blog.sina.com.cn/xmxlys

企業(yè)微博:http://e.weibo.com/xmxljg

企業(yè)博客: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機構地址:廈門思明區(qū)嘉禾路337號中關委大廈1108室

廈門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尊重您的個人私密,使隱私權得到充分的保障)

?


?相關文章

時間 : 2018-05-15
標簽 : ,,,,,,,,,,,,,,,,,,,,,,,,,,,,,,,,,,
分類 : G 學習力提升
評論 : 0條

= 15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