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自己,不忘初心

廈門心理咨詢-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做好自己,不忘初心
我想了很久,把“做自己”這件事概括成了“三個詞”:感受、勇氣和耐心,這其中有自己的親身感受,也有一個咨詢師的專業(yè)視角。
希望能解大家的疑惑,把“做自己”這件事真正講清楚。
最近幾年,做自己成為了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出口必談的主題。
很多人成為了“做自己”的擁護者,從前幾年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到現(xiàn)在奉行的按自己的意愿過一生,大家都開始以自己的方式,探索如何做自己。也有人對“做自己”提出了批判,覺得我們怎么能活得那么任性,難道不考慮家人,不考慮責任,只考慮自己想怎樣生活嗎?是不是太任性了一點?
其實,做自己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
它既需要方向的探索,知道自己是誰,想要的自己究竟是什么樣的,也需要學會處理關系,懂得在做自己的同時還擁有父母、親人的愛,當然,它還需要自身的努力,沒有哪一個“做自己”的彼岸,是不努力便可抵達的。
而這樣一個做自己的過程,大抵可以用三個關鍵詞來概括,分別是:感受、勇氣和耐心。
第一個關鍵詞:感受
一提到“做自己”,我相信很多人腦子里冒出來的第一個問題是:我也想做自己,可是我連自己是誰,想做什么都搞不清楚,怎么做自己?
我的建議是:去用心感受自己,跟著感覺走。
因為感受是我們的心理對外界最直接的反應,它不加修飾,不加隱藏,尊重自己的感受,選擇讓自己做起來愉悅的事情,便可以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但這并不容易。
因為,太多人對于感受,是陌生的。咨詢中,為了幫助來訪者建立與感受的鏈接,我經(jīng)常會詢問他們:“你的感受是什么?”
原本以為這是一個特別簡單的問題,卻發(fā)現(xiàn),其實不然。很多來訪者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是這樣的:
“老師,我不知道”
“老師,我沒想過這個問題”
還有來訪者會反問我說:“老師,感受是什么?”
我們是從什么時候起,把感受弄丟的呢?
在思考這個問題時,我想到了兩個詞:一個叫別人,一個叫防御。
先說別人。
我們暫且把除自己以外的所有人,都稱為別人。所以,這個別人,可以是父母、可以是老師、可以是工作的領導,也可以是看不見的某種社會輿論,當然,也可能是自己的孩子。
年前有一部熱播的電影,叫《無問西東》,電影里有這樣一個片段。
吳嶺瀾是清華的一名學生,他文科很好,語文、英語都考滿分,非常的有天賦,而理科很差,考試不及格。
梅校長找他談到,問他:“為什么不學文科?”
他說了這樣一句話:“我覺得只要可以學習,可以看書就好,而且大家不是都覺得“實科(理科)”才好嗎?
大家都覺得理科好,我就學理科,是吳嶺瀾當時的思維。而吳嶺瀾口中的“大家”,便是別人。他用別人的思考、一個似乎約定俗成的概念代替了自己的感受。而我們的感受便是在一次次放棄感受、遵循別人的定義的過程中慢慢丟失的。
回到電影中,聽到吳嶺瀾的回答,梅校長說了這樣一段話: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之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你的青春也不過就這些日子。什么是真實?你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做什么,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梅校長所說的真實,其實說的就是尊重自己的感受,讓自己的感受和心聯(lián)系在一起,盡量不被“別人”所干擾。
另一個詞,叫防御。
心理學上講,我們的心靈有很多防御機制,比如,壓抑、否認,合理化、隔離等等,所謂防御機制,是指從意識層面消除不愉快情感成分的一種心理操作。
也就是說,除了“別人”的干擾,我們的心靈,也會自己發(fā)展中各種各樣的機制,來阻止不好的感受侵入我們的內(nèi)心。
舉一個來訪者的例子。
我的來訪者,是一個特別浪漫的姑娘,她結婚以后,特別希望老公能夠在一些重要的日子,比如,生日,結婚紀念日給到她節(jié)日的禮物和浪漫的祝福。但是,老公就是理解不到,總說這些東西“華而不實”。
她因此一次次感到失望,咨詢中,當我問她:“在你過生日,收不到老公的禮物時,你有什么感受嗎?”
她這樣告訴我:“我現(xiàn)在不太在乎這個了,老公其實對我挺好的,我不能要求太多。”
其實,我們都能看出,她的這個回答,充滿了“失望”的情緒和感受,但她用“老公其實對我挺好”來防御,這便是,我們常常會用到的“否認”的防御機制。
防御機制原本是為了保護我們的內(nèi)心,遠離一些不好的感受,但是,過度的防御,便會讓我們離自己的感受,越來越遠。
當我們認識到自己是如何一步步丟到感受的,才能試著將其找回,做到真聽、真看、真感受,面對真實的自己,也便才能找到做自己的方向。
第二個關鍵詞:勇氣
談到做自己,幾乎都離不開“勇氣”這個詞。對于每一個能夠做自己的人,我們都由衷地感嘆一聲:好有勇氣!
在我看來,勇氣包括這樣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敢于試錯的勇氣。
很多人之所以不能夠做自己,最主要的原因是害怕失?。?/span>
想去創(chuàng)業(yè),怕失敗了連原來的公司都回不去,怎么辦?
想去麗江開個民宿,閑云野鶴,怕經(jīng)營不善,養(yǎng)活不了自己怎么辦?
不想按照父母的安排找一份按部就班的工作,又怕照自己的意愿做不好,反過頭來后悔怎么辦?
想起一個來訪者曾經(jīng)因為想換工作,而又遲遲下不了決心選擇來咨詢。
她問我:“如果下一份工作還不如現(xiàn)在怎么辦?”
我說:“再換就是了?!?/span>
其實,下一份工作不是人生的終點、也不是世界末日,失敗了,拍拍身上的土,總結總結經(jīng)驗再次上路就是了。至少,你試過。最怕你想了一千,卻沒有做一件,最終,只停留在原地。
第二個層次:敢于承擔后果的勇氣。
每一次選擇,每一次嘗試,成功與失敗,概率都是50%,不如在嘗試之前,先看看如果失敗了,會怎樣?
會浪費幾年的時間?會損失一筆金錢還是會被別人笑話?……
想好了后果,問問自己:“我能承擔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毫不猶豫去做就好。
如果答案依然不堅定,看看讓自己猶豫的元素都是什么,整理一張清單,各個擊破。
待各方面都漸漸趨向成熟,而你,能夠承擔那個失敗的結果的時候,便可以放手去試了。
第三個層次,敢于與不美好的情緒和解的勇氣。
我們試著回憶一下,之所以沒有能夠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做想要的選擇,是不是出于恐懼?
害怕如果選擇一條只屬于自己的路,沒有了體制的保障,所面臨的孤獨?
害怕違背父母的意愿,所要面臨的與父母沖突、斗爭的焦慮?
害怕一旦創(chuàng)業(yè),便不再只對自己負責,而是承擔整個團隊命運的壓力?
所以,在做自己的路上,學會與孤獨、焦慮、恐懼、壓力這些不太美好的情緒和解,懂得自我調(diào)節(jié),敢于面對這些讓自己不太舒服的情緒,是必備的技能。
當然,我們說與壞情緒和解,卻不是消除壞情緒,壞情緒與開心、幸福一樣,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感受,不管你喜歡,或者不喜歡,他都是有意義的。我們要做的是,把這些我們不那么喜歡的情緒都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nèi),不讓它影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甚至,我們可以學習接納這種不好的情緒,讓它陪伴著我們一起成長。
第三個關鍵詞:耐心
我們通過第一個詞“感受”尋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通過第二個詞“勇氣”,獲得了敢于做自己的能量,最后,我們要談的是,第三個詞:耐心。
我看到很多人的做自己、尋找自我的路是這樣的:
想辭職,換一份自己更喜歡的工作,回家跟爸媽一說,爸媽說:“你就在這兒待著吧,別瞎折騰。”然后他就放棄了。
想寫文章,好不容易下定決心坐在打字桌前,兩個小時憋了100個字,想想說:“我還是不適合寫作,老老實實回去上班吧!”然后,又放棄了。
還有,我記得有一次咨詢中,一個來訪者跟我說:“老師,我很想創(chuàng)業(yè),但是沒有啟動資金?!?/span>
我問他:“所以,你想怎么做呢?”
他說:“能怎么著,我還是算了吧,我又不是富二代?!?/span>
其實,在這些例子中,我們都有看到一個東西,叫“即時滿足“。所謂即時滿足,簡單來說就是,我想要什么,就應該有各種各樣的資金、父母的支持準備好。但即時滿足其實是嬰兒的邏輯,就是那種,我餓了,我要吃,我困了,我要睡的狀態(tài)。
而成人世界里的邏輯不是這樣的,是我要得到一個東西,我得知道我現(xiàn)在在什么位置,我想要的目標又在哪里,然后,我需要做出怎樣的努力,從A點到B點。
就像《神秘巨星》中,15歲的尹希婭所說:“人不應該都是先設定好目標,再想如何實現(xiàn)這個目標嗎?”
在我們?yōu)槟繕伺Φ倪^程中,有兩種能力極為重要。
一個是自律,因為我們需要靠自律,提高能力,去實現(xiàn)目標。
提到自律,很多人可能第一個想到的是難,辛苦,做不到,甚至是苦行僧,其實,自律是一件很高級的事情。
比如說,我們都知道,村上春樹是一個特別特別自律的人,三十年保持著一樣的生物鐘。在決定寫作以后,村上春樹的生物鐘就變得節(jié)奏明晰、幾乎毫無變化。晚上九點就睡覺,凌晨四點左右起床,不用鬧鐘,因為生物鐘自帶鬧鐘屬性,到了點會自動彈起。泡咖啡、吃點心,隨即開始工作。
連續(xù)寫作五、六個小時,到上午十點為止,每天寫十頁,每頁四百字。然后每天跑步或游泳一個小時,一年跑一次全程馬拉松,還出場參加鐵人三項賽。
下午兩點左右結束一天的工作,然后隨身所欲,睡睡午覺,聽聽音樂,讀讀無害的書。
如果在幾年前,我看到這個一成不變的工作安排表,會覺得沉悶無聊,人非機器,豈能如此日日循環(huán),長達30年之久??墒乾F(xiàn)在,吸引我的是,日程表里,下午兩點以后的自由時光。
從下午兩點到晚上九點,人一天擁有7個小時的自由支配的時間,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梢约s朋友喝茶聊天、看喜歡的電影、或者只是葛優(yōu)躺,發(fā)呆、暢想人生……
更難得的是,這般奢侈的享受自由的時光,卻不會有虛度的恐慌與不安,因為每天凌晨四點到下午兩點的工作,讓這種隨心所欲似乎更高級、更有質(zhì)感,連葛優(yōu)躺都變得理直氣壯。
一個人同時擁有充實和自在兩種狀態(tài),真真是因為早起、因為自律而賺到的人生!
所以,其實快樂有兩種,一種是即時的快樂,一種是長久的快樂,我們要盡可能去尋找一種長久的快樂,是自律就是能夠帶給我們帶來長久快樂的品質(zhì)。
另外一個重要的品質(zhì)是溝通。
因為我們在“做自己”的路上,不可避免地會因為“特立獨行”,而被身邊的人所不理解,這個時候,要做的便是耐心的溝通。
做自己從來都不是任性、唯所欲為,不管不顧,做自己應該是懂得“如何在關系中做自己”。
如果某一天,因為做自己而傷害了身邊的人,其實是得不償失的。但是,想要讓最在意的人理解,想要獲得最親近人的支持,溝通就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說,同樣是想創(chuàng)業(yè),同樣是爸爸媽媽堅決反對,我的一個來訪者是這樣做的。
他花了一年的時候,去搜集有關自己創(chuàng)業(yè)項目的數(shù)據(jù),跟同行業(yè)的人聊天,并且,不停的去找投資人。然后,做出了成熟的創(chuàng)業(yè)計劃書,再拿給爸爸媽媽看。
父母看到了他想做這件事情的決心,也看到了他成熟的思維,還有什么理由反對呢?
其實,那些你真正想做的事,想成為的自己,父母從來都不是真正的阻力,他們只是需要一點時間來理解你,并看到你實現(xiàn)目標所付出的努力和決心。
關注心靈健康(預約) 0592—5515516
關注心理健康(團體輔導)15305020431
心理官方:http://99yu99.com.cn
健康官網(wǎng):http://www.xmxljg.cn
企業(yè)微博:http://e.weibo.com/xmxljg
企業(yè)博客: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機構地址:廈門思明區(qū)嘉禾路337號中關委大廈1108室
廈門德仁心心理咨詢機構(尊重您的個人私密,使隱私權得到充分的保障)